浙江大学求是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开学第一课”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报告会举行

新四军老战士浙大讲述抗战故事

编辑:admin 时间:2015年09月03日 访问次数:192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天下午,身着新四军军服、胸前挂满各类军功章的抗战新四军老战士杨光、刘义夫、陈煜轩等来到浙江大学,为正在参加军训的2015级本科新生讲述了参与三垛河伏击战的抗战故事,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今年89岁高龄的刘义夫和90岁高龄的陈煜轩,都是1944年入伍的老战士、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都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多次立功授奖。1945年4月28日,来自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江都独立团的两位战士,参加了在江苏高邮县打响的三垛河伏击战。
    
    
“当时占领新庄的鬼子兵展开了火力,封锁了我设伏部队的进攻道路,将麦子蚕豆都给全部扫断了。”刘义夫回忆说,根据部署,他所在的江都独立团在三垛河以南埋伏。下午3点左右,2000多名日伪军钻进了“口袋”,战士们犹如猛虎出洞,拿起武器向敌人猛烈射击,最后还与日本兵拼起了刺刀。“最后只剩下30几个鬼子跳出墙壁向西逃走。”
    
    
战斗中,敌军的一枚子弹打穿了刘义夫的军帽,幸运的是,这枚子弹从帽子和头部的空隙穿过,他得以幸存下来。“但我军营政教以下150多人牺牲了,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消灭了以凶残著称的日本兵,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敌人蚕食扩张的阴谋。”
    
    
“新庄血战,正好说明了中国人民是经过浴血抗战,才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刘老说,新庄战斗实例教育我们,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严重危险,刻骨铭心牢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我们决不允许烈士的鲜血白流,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刘老说,同学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老一代共产党员、战争幸存者,希望同学们要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注意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武装思想、指导行动。爱国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优异成绩提高报效祖国的本领,建设祖国强大的经济力量、国防力量,勇挑重担。
    
    
“……壮烈牺牲的勇士们,你是万古扬名永不朽。伟大辉煌的战绩,永远威震华中美名留。”会上,陈煜轩老人为同学们唱起了部队当时的文化教员创作的“三垛河伏击战之歌”;今年已93岁高龄的杨光老人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编写的《烈血红缨——杨光革命故事集》赠给浙大,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那段峥嵘岁月,继续把老一辈革命家为抗击外敌侵略,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我们纪念这场战争不是为了仇恨,而是着眼于未来,历史无言,精神不朽。”跟着老战士重温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聆听了长者们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浙大学子表示,我们在深深缅怀那些英烈的同时,一定要饮水思源,努力学习,牢记历史,奋发图强,用我们自己的肩膀,扛起中华民族不朽的脊梁。“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大义,敢于牺牲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练好本领为国奉献,责无旁贷。”大一新生于堃珊说。
    
    
“开学第一课”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报告会由浙江大学与浙江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联合举办。浙大党委副书记任少波、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培德出席报告会并讲话。浙大军训团师生代表和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各分会负责人及宣讲团成员500多人聆听了报告。
    
    
(文 高楚清/摄影 周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