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第八期)

编辑:xcbzyc 时间:2015年12月01日 访问次数:690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月度热点指南

 

2015年第8

(总第8期)

 

 

 

 

 

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发布

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网络文化发展委员会监制

浙江大学出品

201511

 

 

 

 

 

目录

导语 1

第一部分201510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综述 2

第二部分 典型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分析 10

第三部分 201512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议 16

 


 

 

导语

2015年第八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以201510为调研的时间范畴,内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10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综述:即对10月全国高校网络文化热点、网络文化活动的总体情况做整体性概述与分析。其中包含对相关高校所开展的网络文化活动情况的梳理和对媒体报道情况的数据性整合,如“十八届五中全会布局十三五规划“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浙江大学与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和“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等。

第二部分是对典型校园网络文化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剖析:本期指南选取了10月中具有影响力和典型性的网络文化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包括“高校迎国庆”、“高校创新设计大赛”、“以高校为主体的诗歌、文章等征集活动”和“网络影视剧《女生日记》”等,从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出发,探索其有效传播、积极创新和值得推广借鉴之处。同时,发布10月《教育部直属高校官方微信公号影响TOP30》,用实时数据分析与指导高校网络新媒体发展。                                                                             

第三部分是对201512高校网络文化工作的建议设想:即对12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点和重大活动安排等提出指导性建议。包含相关国内高校的重要文化活动,如学生节、法制宣传、一二·九运动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并结合社交网站和高校论聚焦社会关注点,对高校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

第一部分201510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综述

一、10月高校网络文化情况总览

2015年10月,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依托国内国际热点事件,与社会紧密结合,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良好态势。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聚焦“十三五”规划勾画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路线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媒体的持续聚焦,各大高校自然也不例外。

北京大学通过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举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理论学习会等方式,传达、学习全会精神;清华大学开设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辅导员学习班,邀请专家解读“十三五”规划纲要;浙江大学召开干部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全会精神进行部署,同时提出在服务国家“十三五”发展中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美好愿景;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全校干部大会,校党委书记姜斯宪主持会议并讲话,对全校工作做出部署和要求;复旦大学组建博士生讲师团,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宣讲;南京大学校党委常委会组织专题研讨会,围绕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具体问题并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展开深入探讨。

高校学子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关心天下大事、积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发展走向,也是每一名高校学子所应具备的政治素养。各大高校广泛利用校园媒体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舆论影响,对于提高学生政治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检索,10月国内社会媒体或网民自主发布的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140000余条。本月份高校群体关注度或参与度较高的网络信息包括“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TPP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等;而由高校主导或参与的受关注度较高的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主要有“高校校庆”、“国内外高校合作”等。

二、10月份高校关注参与的网络热点排行

   如下图所示,10月份高校群体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的网络事件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和“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
北京时间10月5日,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来自中国的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奖,她也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诺贝尔科学类奖项一直是被看作是国内科技水平的评判标准之一,此次“零”的突破,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各界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内科技发展的关注热情;而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历程,也使得无数人对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充满敬仰并对国内的科研体制进行探讨。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各方媒体的高度关注,并占据了各大网络媒体的头版头条,有关的新闻、祝贺、科普等推送在微博、微信中被大量转发。
作为国内科研的力军,各大高校更是对相关科研进行了密切关注与深入报道。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专程看望屠呦呦校友,并带去了北京大学贺信,对其获奖表示祝贺。与此同时,北大的官微连续推出祝贺屠呦呦获奖和了解青蒿素的相关文章,点击量均破万,其中热烈祝贺北大校友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推文阅读量高至100000+;浙江大学专门举办了介绍屠呦呦与青蒿素的讲座,旨在进一步提高浙大学子对屠呦呦以及青蒿素的了解与认识,相关的推文报道也是层出不穷,其中诺贝尔医学奖揭晓 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的推文阅读量达46000。社会各界在网络媒体平台广泛互动,以此表达对屠呦呦先生的祝贺,形成了积极的舆论影响。
10月19日至23日,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习近平对英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中英双方在经济交流、人文交流、文化教育等方面达成59项协议与共识,尤以在核电与高铁项目的合作成果更为突出。此次会面,将有望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乃至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将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共同发展的促进者、国际合作的推动者。”“我们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寓中国发展于世界繁荣发展之中。”……习近平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无不反映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与信心。各大高校对这一国际政治事件的关注度亦不断上升,其网络媒体平台发布的关于“习近平访英”的相关信息近7658条。同时,“中国好网民”两微互动平台联合易班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共同推出“传递青年好声音,校园好网民点赞习近平访英”系列话题活动。各高校师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起话题互动,踊跃参与、积极响应,为习近平这次访英之旅进行点赞。此次话题互动不仅推动了这一热点事件的持续升温,也深刻反映出高校学子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以及积极参与的热情。
三、10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受关注度排行
2015年10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其中,高校校庆专题成为网络平台关注度最高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南开大学为纪念建校96周年,于校庆日当天举办了1981级本科生、1982 级硕士生毕业30周年纪念大会、校友捐赠画作以及南开大学云南校友林揭牌仪式等活动,近400位阔别母校多年的校友从加拿大、美国、日本及全国各地赶来欢聚一堂,重温求学岁月,共襄南开发展;在建校114周年之际,山东大学于10月15日当天开展了校庆日升旗仪式、“向母校汇报”青年校友成长分享会、社团展演、校庆涂鸦等系列活动,以此来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与祝福;中国海洋大学举办了庆祝建校91周年的文艺汇演。校庆期间,高校学子们在各大网络平台进行了一系列的互动,相关信息量高达45720。有关的校庆活动进一步增进学子们与学校之间的感情,也让新一代学子对校史有了更好的了解。
另外,浙江大学与帝国理工学院合作于本月热点之中排名第二,热度高达6265。10月21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与帝国理工学院校长爱丽丝•嘉斯特在帝国理工学院南肯辛顿校区签署了两校新的合作意向书,约定在帝国理工西校区建设浙江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合作基地。该合作基地一经建成,将成为两大名校合作的良好平台,同时也有望为浙江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进一步拓宽道路。此次会面恰逢习近平访英,他充分肯定此次大数据合作研究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在帝国理工主大厅与浙江大学党委书记金德水握手寒暄,颔首赞许浙大与帝国理工目前已有的合作。相关新闻对此报道层出不穷,浙江都市网、新蓝网、浙江日报等媒体对此话题进行热烈探讨;习主席在现场会见金德水书记时的一句“德水,来啦!”更是成为浙大学子们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除此之外,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也于本月完成预选工作并进入初评环节。自2014年成功举办第一季之后便广受关注,第二季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在仅仅两个月的征稿期间就收到1000多所高校学生投来的2.3万多封参赛稿件。相关微信推文阅读量破万,相关微博被纷纷转载,充分展示了高校学子们参与此项大型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上述几大热点之外,清华大学推出的“双创的清华人”、上海交通大学主创的海角公益在线支教等活动都以其广泛的互动性、可参与性博得众多高校学子的眼球。总体而言,本月网络文化活动覆盖面广、意义重大、类型丰富多样。
  
排行
活动
名称
学校
名称
论坛
博客
微信
微博
热度
类型
1
高校校庆
南开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1886
117
3936
36325
45720
文化活动
2
浙江大学与帝国理工学院合作
浙江大学
444
79
1537
6237
6265
建设活动
3
双创周上的清华人
清华大学
22
4
145
0
408
建设活动
4
2015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第二季征稿
上海交通大学
0
1
8
101
111
文化活动
5
央视寻找追梦人|交大学子的答案感动所有人
上海交通大学
0
0
29
0
29
公益活动
6
金砖国家大学校长论坛隆重召开|袁贵仁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
0
0
1
8
15
专题报道
                           
 
四、教育部直属高校官方微信公号影响力指数
本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继续推出“教育部直属高校官方微信公号影响力指数”旨在通过量化赋分的方式对不同的高校公众号进行横纵向的对比,进而为高校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工具、积极发挥网络文化建设的创造力提供方向。
“教育部直属高校官方微信公号影响力指数”采纳的数据包括:总阅读数R,总点赞数Z,推文总数N(每月发文不应多于150篇,多于150篇者将不计入发文数考量)。采用指标包括阅读指数、点赞指数和发文指数,其中阅读指数包括总阅读数R、平均阅读数R/N,点赞指数包括总点赞数Z、平均点赞数Z/N、点赞率Z/R(%);发文指数包括总发文数N、入围当月TOP 50和TOP100的文章数(排名情况根据南方周末数据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来确定,计算TOP100时不重复计算TOP50)。
指标体系:
 
       
 
 
权重分配理念:
 
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官方微信公号影响力指数”中,鼓励高校通过网络新媒体积极发布校方推文,向校内外关注者提供及时、有效、生动的信息与服务,并展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成果,因此指数对已有的高校微信排行记分模式进行改良,将发文数作为主要指标,针对总阅读数、总点赞数、推文总数和进入前50、前100的文章数进行赋分,以促进高校微信公众号对总体阅读数量和总体文章质量的不断追求,进而发挥网络新媒体阵地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公式如下:
 
                    
教育部直属高校官方微信公号影响力TOP30
201510
序号
校名
总发文数
总阅
读量
总点赞数
TOP 50
TOP 100
总分
1
浙江大学
118
696329
6952
7
11
171.59
2
上海交通大学
69
382113
5193
3
9
148.56
3
北京大学
38
456496
7323
4
8
146.86
4
中国海洋大学
24
367869
8103
4
8
142.94
5
河海大学
41
339462
3125
3
7
140.80
6
西南交通大学
31
388075
9613
4
4
140.63
7
华东师范大学
34
278786
3276
4
4
137.03
8
兰州大学
100
222195
2757
1
2
136.70
9
武汉大学
62
316667
4455
1
3
135.67
10
东北大学
60
244663
4928
2
3
135.15
11
山东大学
76
252199
2786
1
2
134.25
12
天津大学
73
190437
3055
0
3
130.37
13
北京师范大学
89
191180
1913
0
1
130.33
14
陕西师范大学
70
183075
1979
1
2
130.13
15
厦门大学
42
249255
2842
1
3
130.07
16
华中科技大学
64
236213
2653
0
2
129.81
17
电子科技大学
26
213413
3426
2
3
128.48
18
大连理工大学
72
192559
2074
0
1
127.93
19
华南理工大学
30
202816
1359
2
2
126.69
20
北京化工大学
97
108664
2192
0
1
126.59
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4
170777
2325
0
0
124.77
22
武汉理工大学
62
116425
1500
1
1
123.59
23
中南大学
48
162870
2714
0
1
123.10
24
西安交通大学
49
133596
1577
1
1
122.93
25
江南大学
55
133941
1582
0
2
122.85
26
重庆大学
29
187864
1310
1
1
122.82
27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72
108197
1094
0
1
122.12
28
合肥工业大学
57
139122
1733
0
0
121.59
29
清华大学
23
144499
3247
1
2
121.48
30
华中师范大学
35
121527
1254
1
1
119.76
       
                                            
                                   第二部分 典型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分析
一、“高校迎国庆活动”案例分析
简介:10月1日是祖国母亲庆祝66岁华诞。今年的9月3日又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因此各个高校也纷纷开展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网络文化活动,广泛发动学生围绕“国庆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武汉大学“各民族百花齐放为祖国母亲庆生”的微信照片征集活动以及“和珞珞珈珈一起过国庆”微博热门话题活动、复旦大学“缅怀复旦先烈,传承民族精神”爱国文章推荐、上海交通大学“有一种红叫交大红”红色系色卡征集活动和“我为祖国当旗手”创意设计活动等。
剖析:
(1)凝心聚气,弘扬爱国主旋律
国庆系列线上活动借助网络的传播力将师生的爱国热情凝聚起来,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出高校师生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如武汉大学将校园中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同学们对祖国母亲的祝福以照片的形式征集起来,在微信平台上连续推送,促使同学们以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抒发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微博热门话题的讨论则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国庆系列庆祝活动的积极性,使同学们纷纷为国庆系列活动献言献策、广泛参与,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于国家的认同感。这一系列活动使爱国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而是与在校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深入人心。
(2)形式多样,发挥线上平台优势
本次国庆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了网络线上平台,各高校以全媒体手段宣传国庆节这个节日的来源和意义,利用多种多样的网络手段开展,比如通过互联网展播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推介红色经典书籍,通过网络空间的知识与艺术传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各个网络平台上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宣传和教育效果。线上平台则弥补了传统庆祝方式中在及时和准确触达方面的不足,采用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了他们的参与度,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国主义的熏陶和培养,对于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二、 “高校创新设计大赛”案例分析
简介:10月多所高校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创新设计大赛。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向全体师生和校友公开征集学位证书设计创意,激发同学们创造设计的热情。而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漫话人大”,校园卡卡面设计大赛,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校园平面创意设计大赛等活动,都提高了同学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切身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剖析:
(1)响应国家,展示特色
各高校开展的学位证书设计活动响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提出的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证书均由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计、制作和颁发的要求。征集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投票,让更多同学亲身参与到学位证书产生的过程中,选出既符合学生喜爱,又能展现各高校校园文化底蕴,历史传统的学位证书。不再千篇一律的学位证书更好地展现各高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实现线上活动服务线下。
(2)高校风格,齐集众智
各高校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设计比赛充分体现了各自的特色,促进同学们对学校拥有更深程度的了解与更强的认同感,增进了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其中,中国人民大学正在开展的以“漫话人大”为主题的漫画设计大赛和校园卡卡面设计大赛,促进在校学生传达理念、表达自我、彰显创意,鼓励他们以大学生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亲身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充分开拓了学生的创意创新思维;而北京师范大学正开展的校园平面创意设计大赛也广征创意,体现北师大特有元素,齐集众智,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创作才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三、“以高校为主体的诗歌、文章等征集活动”案例分析
简介:10月各高校新媒体平台上的校园征文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开展的由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联合指导的全球短诗大赛共收到1000多所高校学生投来的2.3万多封参赛稿件,入围2418首,其中新诗1878首,旧体诗词540首。南开大学以“我为津南校区点赞”为主旨的诗歌征集、清华大学《平凡的世界》优秀征文、山东大学的“时代新声”评论大赛等无不吸引人们的眼球,唱响时代主旋律,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锻炼了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剖析:
(1)新的途径与渠道,
线上征文即时性和便利性能够提高学生创作、投稿的积极性,同时线上展示和投票的评选方式也提高了公正性和透明度。除此之外,网络平台也成为优秀文章展示的最佳渠道。各高校在微信平台上持续推送优秀的原创性文章,比如清华大学连续三期推送的《平凡的世界》优秀征文引发了校内外师生关于“平凡”的热烈探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这也有利于优秀思想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建设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生活、传扬校园精神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2)新的体悟与收获
高校学生在写文章时所激发出的真挚的感情、精练的语言、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促使他们从时代的浮躁和狂热中挣脱,做到冷静与思辨。而网络正文活动的蓬勃开展也进一步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写作习惯,帮助他们成为具有严谨缜密逻辑,有锐气,有温度,接地气的优秀人才。这也是各所高校纷纷开展线上征文活动、并且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达到较好社会相应的重要原因。
四、 “网络影视剧《女生日记》”案例分析
简介:被誉为中国版校园《生活大爆炸》,最富喜剧色彩的“知乎式”精神启蒙。这是一部献给90后、00后的次世代青年的人生通关攻略。该剧是第一部在北京大学开机并全程取景拍摄的影视剧。导演陈宇是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女生日记》也是出自他之手。创意源自2011年出品的北大艺术学院宣传片《女生日记》。该剧讲述了一群学霸开办校园社团,专职为身边的同学、老师解决“做决定”的故事,于2015年8月27日起每周四11:11依托网络在芒果TV平台播出,受到广大网友的热烈支持与追捧。
剖析:
(1)紧跟校园潮流
《女生日记》是被誉为北大青春三部曲之一的作品。该剧以北大校园为主要拍摄场景,总导演陈宇为北大艺术学院副教授,导演林菁菁、徐芳依都是北大优秀毕业生。作品不仅选用青春靓丽的高校学生作为故事的主角,不少北大名人也在剧中有客串。其中有当年的校园女神彭高唱、“北大最帅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兄弟、实实在在的学术大牛陈旭光教授、连导演陈宇也亲自上阵在教室里卖力地讲解三次元世界,这都大大提升了影视剧本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剧情的选取与拍摄也都是非常贴近大学生活的场景片段,真实地将大学生们有笑有泪的青春生活搬上了荧屏。同时能够将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寄寓其中,对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注重精雕细琢
《女生日记之做决定事务所》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人物做了更多的细致刻画,整部剧也在原有唯美文艺的调性上添加了大量时下流行的网络元素和各种让人忍俊不禁的搞笑情节。从中可以看出,网剧已经过了低成本粗制滥造的草创期,仅靠搞怪风格吸引受众眼球的时代已经过去。《女生日记》还使用了院线电影级的编剧、导演、摄影,美术,打造出科学娱乐于一体的别致风格,创作适应网络、散播潮流的爆笑动人故事,有望成为中国当下网剧最高制作水准和创作水准的作品。
(3)依托高校文化
该剧以北大校园为主要拍摄场景,总导演陈宇为北大艺术学院副教授,导演林菁菁、徐芳依都是北大优秀毕业生,也有众多北大学生加盟拍摄,这部作品中也因此融入了太多北大人的情结。该剧不仅剧中没有太多传统网络剧所包含的爱情的展现,也不走叫兽的风格,而是将中国最高学府北大多年传承的文化精神融入到剧中,打造出了一部纯正能量的网络作品,革新互联网影视作品的新高度
 
                                第三部分 201512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议
一、学生节
关键词:以生为本
12月为本年度最后一个月,临近新年、承前启后,充满本年度的回望和对新一年的期许。2014年浙江大学,举办以“中国梦”为引领,以“健康、快乐、成长、梦想”为主题的学生节,力求通过一系列师生活动将其打造成具有思想性、独特性、主体性、教育性和多样性的学生大联欢。12月,建议高校围绕“以生为本”的主题、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的学生节活动:
(1)学生节应紧扣“以生为本”的理念,既要包含科研、创新等教育性内容,又要网罗艺术、体育等娱乐性项目,还要覆盖互助、梦想等成长性活动,充分实现寓教于乐的功能,为学生服务;
(2)可利用微信、微博、校内论坛或其他网上宣传平台,于活动筹备前期面向广大学生征集学生节的具体活动形式和内容,以便于充分了解学生关于寓教于乐的真实需求,并将初步筛选后的活动公布在各个平台由学生投票选择;
(3)可举办一系列网络活动,以繁荣网络文化、关注网络舆情、优化网络环境为宗旨,努力提高广大学生网络应用技能和网络信息鉴别力,努力营造校园网络“文明、和谐、理性、健康”的信息环境。
二、全国法制宣传日(12月4日)
    关键词:法治精神
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日前印发通知,启动2015年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要求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宣传宪法、推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的热潮。根据通知要求,2015年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从11月下旬开始至12月中旬结束,活动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2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可围绕“法治精神”的主题展开:
(1)高校可利用校内多媒体平台对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进行宣传,普及有关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关系较为密切的宪法等的知识,也可邀请法学界大咖组建法治讲解团,走近校园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课堂活动;
(2)可尝试开展以“法”为主题的微电影征集活动,既给爱好拍摄制作微电影的同学展示和提升的机会,用镜头捕捉大学校园里与法有关的故事,又能通过影像的展示方式起到有效的宣传教育的作用,让师生体会法治精神的要义;
(3)组织开展新媒体创意大赛、法治宣传教育动漫形象征集和微信公众号“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法律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向广大同学传递法制精神。
三、“一二·九”运动日(12月9日)
关键词:使命担当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当下,这与民族危亡紧密相关的、与大学生群体紧密相关的历史时刻应该被铭记,更应该与未来的使命与责任相接。12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使命担当”的主题展开:
(1)高校可通过校内网络媒体平台,利用相关文献、书籍、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加大对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的宣传,更可以将校史与历史相结合,引发更多大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明确当下的使命与责任;
(2)将纪念活动与校园文化、典礼文化或仪式文化相结合,以学校相关部门或学生组织为主体,举办纪念日衍生活动,如宣誓、签名、留言、收集手印、演讲比赛和戏剧表演等,让纪念活动深入到学生群体中,让学生明志、让学生担当。
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关键词:铭记历史
201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铭记历史”的主题展开:
(1)高校可通过校内网络媒体平台,利用相关文献、书籍、图片和影视资料等,加大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宣传,更可将校史与历史相结合,引发更多大学生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2)高校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一系列主题演讲活动,抒发自己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历史的所思所感所想,表达对逝去同胞的沉痛悼念。这既是对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苦难同胞们的缅怀,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国大学生自身爱国主义精神。
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关键词:考风考绩
今年的12月19日是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是教育部主管的一项全国性的英语考试,其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测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测评服务。12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考风考绩”的主题展开,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发挥服务师生、贴近师生的作用:
    (1)由于大学生活较为丰富,为尽量避免因忽略了考试时间而错过考试的现象,各大高校可通过各种多媒体工具微博微信等,提前提醒同学们四六级的考试时间,并备注考试须知及必备用品等,为广大同学提供便利;
(2)高校可通过多媒体平台,分享针对四六级考试的经验介绍,帮助紧张备考的考生以更加平和稳定的心态及更加充分到位的准备,迎接全国四六级考试,并可设立考试成绩查询通道方便考生通过校园网络资讯平台第一时间获知个人成绩,从而实现方便师生的作用,也增加学生对校园平台的粘性。
六、冬日暖阳
关键词:感恩互助
12月份正值寒冬,是一年的尾巴,也是新一年即将开始的时节。在这个月里,有几个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比如感恩节、圣诞节,很多青年人对这些西方文化充满热情,殊不知感恩、互助、辞旧、迎新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此在12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感恩互助”的主题展开
(1)开展“暖冬暖心”活动,通过网络营造公益、服务、分享、互助的氛围,组织开展冬衣募捐、帮扶结对等活动,介绍发生在冬日里的好人好事,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知晓感恩、体味成长;
(2)打造“辞旧迎新”作品,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调研、总结、颁奖等活动,可以风趣幽默的形式对过去一年里大学校园的现象、涌现出的人物进行总结,进而以创新的方式进行颁奖激励。同时,可以组织灯会、诗会、展览等活动,让大学生成为迎新的主人翁,在师生喜欢的活动形态中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附:十二月里的一些节日
1.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2.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
3. 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
4. 12月5日:世界弱能人士日
5. 12月7日:国际民航日
6.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
7. 12月9日:国际反腐败日
8. 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950)
9. 12月第二个星期日:国际儿童电视广播日
10.12月12日:西安事变纪念日
11.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
13.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纪念日
    附: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第八期图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