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冽尽去,微风此时正暖;杨柳生烟,初阳三月高照。乘着两会召开的春风,浙江大学第十三届法文化月开幕式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胡铭教授“法治中国的理想及其践行”主题讲座于2014年4月11日下午两点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138室隆重举行。出席本次开幕式的校外嘉宾有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孙公幸、萧山市司法局局长瞿建成、杭州市西湖区司法局副局长张建忠、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办公室主任钱让发、浙江省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团委副书记陈日星、民警董学锋、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潘晓虹;学校领导和嘉宾有浙江大学副校长兼光华法学院院长罗卫东、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副处职调研员彭凤仪、浙江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潘健、浙江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陈凯旋、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陈飞、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青学园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吴巨慧、浙江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卢飞霞、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就业调研部主任朱连忠;学院领导有光华法学院党委书记、之江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炜、光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勇敏、光华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卫华、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胡铭等。场内座无虚席,200余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开幕式。
开幕式由浙江大学法文化月组委会执行副主任、光华法学院博士生徐建主持。光华法学院党委书记、之江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炜致辞,法文化月组委会代表、光华法学院学生会主席余雅蓉介绍本届法文化月活动安排,浙江大学副校长兼光华法学院院长罗卫东作重要讲话并宣布浙江大学第十三届法文化月开幕。
在奏唱庄严的国歌之后,胡炜代表组委会第一个上台致辞。在发言中,胡炜首先对本次活动筹办人员辛勤的付出表示了充分肯定,对关心法文化月、法学院成长和法学教育发展的各个兄弟单位表达了最诚挚的感谢。他认为优质的法学教育在于提供良好的专业教育和培养基本的法律素养。尤其是在专业教育方面,近年来法学院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法学家和优秀的中青年法学教授,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等实务部门共建战略合作项目,邀请邀请法官担任实务导师等等这些举措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光华法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随后,罗卫东发表了深刻而引人思考的讲话。罗卫东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参加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等实际工作的心得感悟,以切身经验告诉大家法治中国的建设是一项充满希望的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中国独特的历史悠久、经济体庞大等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他国模式,必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不是空话套话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重任。他勉励富有理想、充满激情的年轻学子深入社会内部,多调研、多思考,将法治理想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绝不可以纸上谈兵、闭门造车。他还建议法学教育应当“开放法学院、打开法学院学生的视野”,培养出更有历史眼光、更具全局意识、更富社会实践性的法律人才。罗卫东的一番讲话赢得了台下听众们的热烈掌声,也让同学们对法治建设和法律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讲话的最后,在同学和老师热烈的掌声中,罗卫东宣布浙江大学第十三届法文化月正式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院长胡铭教授给大家带来了“法治中国的理想及其实践”的主题讲座。胡铭的演讲分成“从‘法治’到‘法治中国’的图景”、“坚持:法治的信念”、“改变:新时代法治的路径”和“小结: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四个篇章,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何为真正的法治中国。他还鼓励同学们,身处法治振兴的美好时代,应该倍感珍惜并有所作为。胡铭的演讲风格风趣幽默又充满热情,收获了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讲座的最后,为观众提问的互动环节。同学们借此机会,纷纷积极提问,而胡铭也耐心地为同学们一一作答。
作为首批入选浙江大学院系文化优秀成果的品牌活动,浙江大学法文化月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顺利举办了十二届。第十三届法文化月将继续发扬“求是厚德,明法致公”的院训,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与“两会”精神,响应党中央号召,采取更加生动、更加活泼、更富特色的形式,加强法治宣传,在校园中引领“繁荣多彩校园文化,共创法治文明社会”的新高潮,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文:许梦姣 李 琳 楼斐菲
图:王思腾 祝韶炜 叶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