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建设
2014年1月,微讯社由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指导成立,是全校性新媒体新闻宣传育人平台。微讯社在社务委员会与社长团下设立理论宣传中心、新媒体中心、广电新闻中心,并以新媒体中心为核心,建有综合管理部、舆情分析部、新闻通讯部、制作发行部、活动实践部、品牌拓展部六部门。全社目前共有成员近百名,涵盖全校37个院系,从大一至博二均有分布。微讯社现有指导教师三十余名,聘请校内外专家十余名。
二、内容建设
1、平台运营
目前,微讯社负责的官方平台包括“浙江大学”官方微博与“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并搭建有个性鲜明、主题丰富的新媒体平台,包括贴近校园生活的“浙大微校园”和提供及时讯息的“浙大资讯”两大同名微信和微博账号。
微讯社建立了“我采编、我发布”的一线新闻工作机制,依托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借助自身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将校园新闻与文化第一时间有效地传播开去。
除了报道新闻,我们也在努力争做新闻的创造者。2014年7月,微讯社申报“行走中的浙大”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走访西迁故地,找寻浙大精神文脉,感悟西迁情怀,将虚拟世界的信息发布与文化研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紧密相联。
2、文化产品开发
在建设全媒体平台的同时,微讯社以自身资源为依托,积极打造多元化的网络文化品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网络文化产品系列。目前已有包括浙大舆情月报、原创电子杂志《启微》、微讯社网络稿件库、新年台历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
三、团队建设
1、制度建设
微讯社有严格的工作章程,明确地规定了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考评制度、经费管理办法等。针对具体的管理需求,又相继出台新闻采编仪器设备管理方案、社内成员部门轮岗方案、社内学生干部管理岗位竞聘方案等,从制度上落实工作保障,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围。
2、成员考核
成员考核由一位副社长分管,综合管理部承担具体工作。考核内容包括成员工作情况、部门工作绩效以及全社工作进展等,涵盖社内全体成员,考核结果以每周周报、每月月报的形式在社内公示。通过高效的执行力,保障规章制度的正常运作。
3、素质拓展
微讯社不仅仅是新媒体传播平台,更是新媒体素质训练平台。我们为所有成员提供了三方面的素质拓展。一是业务培训。我们会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技能培训课程,目前已完成网络媒体素养培训、新闻写作技能培训、摄影技能培训、平面设计与图片制作等八次校内培训课程。二是校外实习。我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成员提供校外的锻炼机会,如上海微电影特训营、新浪浙江新媒体运营官训练营等。三是团队内建。这主要由活动实践部具体落实。通过趣味羽毛球赛、定向越野、户外素拓等,提升团队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4、成员招募
微讯社在每年的春秋学期各进行一次纳新,学生可以通过院系推荐或自我推荐两种方式获得初次面试机会,经过多轮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核后,获得录用通知的学生将成为微讯社成员。
四、网络文化品牌建设
微讯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打造浙大官方全媒体为目标,以校园全媒体文化传播为己任,以拓展网络育人渠道为重点。并基于以上的职能定位,积极打造自身品牌形象。
五、影响力
2014年5月,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来浙大调研时,详细听取了微讯社的工作汇报,后多次在团线系统会议中高度赞扬浙江大学微讯社的模式经验。北京市团委、上海市教育局、浙江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领导在浙大调研过程中,考察了微讯社的建设与发展。微讯社由此成为全国高校新媒体育人基地的示范典型。
截至2015年4月,“浙江大学”、“浙大微校园”、“浙大资讯”三大官方微博、微信平台共发布微博11502条、微信3086条,微博粉丝约32余万、微信粉丝约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