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第三期)

编辑:xcbzyc 时间:2015年06月10日 访问次数:404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月度热点指南(第三期)

2015年5月

 

发刊导语

2015年第三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以20154为调研的时间范畴,内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4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综述:即对4月全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热点、网络文化活动的总体情况做整体性概述与分析。其中包含对相关高校所开展的网络文化活动情况的梳理和对媒体报道情况的数据性整合,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李克强总理考察国内高校、诗人汪国真逝世等、国内高校招生政策等。

第二部分是对典型校园网络文化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剖析:本份指南选取了4月中具有影响力和典型性的网络文化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包括‘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网络传播、4月高校校庆活动、北大校长林建华接受北大官微采访等,从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出发,探索其有效传播、积极创新和值得推广借鉴之处。

第三部分是对20156月高校网络文化工作的建议设想:即对6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点和重大活动安排等提出指导性建议。包含相关国内高校的重要文化活动,如深入贯彻“三严三实”、毕业季、招生季等;特殊节日安排的梳理,如端午节、父亲节等。并结合社交网站和高校论坛等,聚焦社会关注点,进而对高校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提出意见与建议。

 

第一部分 20154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综述

一、4月高校网络文化情况总览

全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在4月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点。本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火热开展。421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召开,对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安排部署。国内各高校积极响应:清华大学校党委书记陈旭为全校中层干部讲授“三严三实”专题党课,并就清华大学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有关安排和要求作出部署;北京大学召开工作座谈会,听取党员干部和师生对学校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意见;浙江大学按照中央要求,召开专题教育党课暨动员部署会,校党委书记金德水在会上授课;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主持召开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精神;复旦大学举行理论座谈会,来自不同院系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许武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首场党课,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等。

423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成果交流会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该活动由教育部思政司指导,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主办、武汉大学承办;旨在分享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并进一步探索全国高校博物馆在建设运营、文化育人方面的方向与思路。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参加了此次大会。

通过检索,4月份国内社会媒体或网民自主发布的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约45000条。本月,高校群体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的网络新闻与信息包括“李克强总理视察国内高校”、“2015年高等院校招生政策”、“诗人汪国真去世”、“尼泊尔大地震”等;而受关注度较高的高校网络文化活动主要有“清明节祭扫英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高校校庆活动”等。

二、4月份高校关注参与的网络热点排行

如上图所示,4月份高校群体关注度和参与度较高的网络事件为“李克强总理考察国内高校”。2015410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吉林大学,强调在校大学生“第一位的还是学习”,并对学生创业团队的奋斗经历寄予了肯定与鼓励,受到了师生的热烈欢迎。吉林大学新闻网对此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报道,相关新闻浏览量超过20000次。422日,在世界读书日前夕,李克强总理考察厦门大学,寄语厦大学子:“既要读时新书籍,也要读经典著作”,并给创业学生赠言:“希望你们的用户再上几个数量级,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理的教导和期盼得到了高校学生的热烈呼应。厦门大学新闻网及时报道,相关新闻浏览量超过12000次。在李克强总理考察高校期间,国内其他高校新媒体,如内蒙古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重庆邮电大学微博、江苏大学团委微博等,都对此进行了关注与报道,事件的传播度与影响力层层推进。

“诗人汪国真逝世”是高校群体关注参与的又一热点。汪国真生前创作了诸如《热爱生命》、《山高路远》、《旅程》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乐观向上、情感质朴,对青年产生积极影响,广受高校师生的喜爱。各大高校的官方媒体平台纷纷推文悼念汪国真,各类组织团体或个人也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对诗人的哀思。哀悼汪国真的消息和诗句广泛出现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其中主题为“汪国真逝世”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639.7万次。

另有对于“尼泊尔大地震”的关注。尼泊尔的震情牵动国内高校学子的心,其中微博“尼泊尔地震”话题阅读量高达6亿。国内学生纷纷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祝福并努力提供帮助:重庆大学留学生为尼泊尔地震举行赈灾义演;广州暨南大学为地震灾区募捐;四川大学共青团微信公众号为尼泊尔地震灾区和西藏受灾地区发出募捐倡议书等,充分体现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情怀。

“国内高校招生政策”历来都是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2015年,国内各大高校借助新媒体宣传招生政策,让人耳目一新。北京大学招生办在微博发布各类招生政策,扩大传播范围;暨南大学在微信平台推送相关招生信息;除此之外,各大高校纷纷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与微博发布招生信息,并通过各类渠道推送宣传,扩大了影响力。

三、4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受关注度排行

4月份,高校的网络文化活动主题鲜明,各具特色。国内不同高校举行的清明祭拜活动成为关注度最高的网络文化活动:北京大学举行清明公祭系列活动,祭扫革命先烈,缅怀前辈功勋,北大新闻网和官方微信跟进相关活动报道,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浙江大学医学院的师生在祭扫革命前辈的同时,对388位遗体捐献者进行纪念,表达敬意,除学校新闻网站报道外,环球网、和讯网、都市快报等社会媒体均进行了转载报道;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也组织了相关祭奠活动。总热度超过25万阅读量,主要在微博、微信平台和网络论坛传播较广。

4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是青年洋溢朝气的最好时光,不少高校开展了展示校园风光的网络宣传活动。据统计,武汉大学樱花季是4月的高校网络文化热点,网络总热度达94207。除武汉大学外,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对校园春光进行了精心编排,并借助网络新媒体对外展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馈。

另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校庆活动,网络总热度达29138。清华大学新闻网刊发校庆贺辞,并发布校庆系列报道,学校官方微博则以推送感怀文章为主,怀念历史;官方微信积极跟进校友及学生活动,三大媒体平台传播各有侧重。上海交通大学在纪念建校119周年之际,开通了120周年校庆网站,官方微博、微信迅速跟进,同步推出校庆微信公众号。厦门大学组织“校庆杯”师生环校跑,为母校庆生。总的来说,4月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积极、同步协作,整体呈现出繁荣的发展态势。

                       

排行

活动名称

学校名称

论坛

博客

微信

微博

热度

类型

1

清明节祭拜英烈

国内高校

527

25

364

248395

250829

公益活动

2

武大樱花季

武汉大学

1938

42

215

91535

94207

文化建设

3

高校校庆

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厦门大学

1102

34

235

26670

29138

文化活动

4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国内高校

157

13

28

249

1309

思想教育

5

第九届海洋观教育日

清华大学

199

3

1

739

1231

主题教育

6

核心价值观

百场讲坛

清华大学等

24

3

3

524

708

思想教育

7

中国高校创新

创业教育联盟

清华大学等

13

3

5

158

287

社会实践

8

浙江大学

师生交流吧

浙江大学

47

1

40

43

267

学习交流

9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成果展

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

20

1

4

51

186

文化建设

 

第二部分 典型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分析

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案例分析

简介:421日,中央举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座谈会,对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工作出安排部署。北京大学召开工作座谈会,听取党员干部和师生对学校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意见。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积极开展了相关的专题教育活动。

剖析:

1)与时俱进,深入贯彻

高校开展专题教育,有利于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进一步学习理解“三严三实”的理论基础、时代意义和丰富内涵,主题鲜明、问题聚焦、恰逢其时。对学校而言,开展主题教育工作是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从严治党要求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迫切需要;是利用实体课堂和网络媒体营造风清气正办学环境的迫切需要。

2)虚功实做,融入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从党的宗旨出发,“严”和“实”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体现了执政为民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都通过校园媒体报道本校深入开展“三严三实”重要论述各项专题学习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向全校师生传达与解读“三严三实”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将从严从实的要求融入到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当中。

二、“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案例分析

简介:423日,“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成果交流会暨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第三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该活动由教育部思政司指导,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主办、武汉大学承办;旨在分享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发挥高校博物馆育人功能,并进一步探索全国高校博物馆在建设运营、文化育人方面的方向与思路。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参与了此次大会。

剖析:

1)充分挖掘高校博物馆的育人功能

高校博物馆是文化的富矿,育人是博物馆目前的首要任务,高校博物馆在育人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而有效的挖掘,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的成立旨在发挥整体合力优势,在扩大规模、提升内涵、扩大影响、加强文化交流、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夯实文化育人之基、铺就文化育人之路。

2)加强文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博物馆作为多功能的文化复合体,是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促进科研、培育精神的重要场所。高校博物馆具有文化传承、艺术熏陶、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辅助等重要功能。博物馆联盟的成立能鼓励各高校更加充分认识高校博物馆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工具性作用,营造更具文化底蕴的学习环境。

三、“4月高校校庆活动”案例分析

简介:4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众多高校集体迎来校庆日。校庆日作为高校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纪念日,得到各高校师生和校友的广泛关注。各高校每年校庆主题活动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其活动方式经常以庆祝大会和校史展览、校庆晚会,小型座谈等活动相结合,在网络上引起高度关注和热议。

剖析:

(1)  传承与发扬学校文化

校庆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纪念日和里程碑。举办校庆活动既是对学校过去的回顾与总结、是对学校文化和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在不断鼓舞和激励全校师生再创辉煌。清华大学在104周年校庆期间就通过校园网络刊发系列图片新闻,记录了丰富多彩的校庆活动。同时在426日校庆当天,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发起“104周年校庆”热门话题,共发布35条微博内容,推送校庆特稿、介绍校庆活动,引发网友积极讨论,在微博上形成热点话题。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全文发布119周年校庆校长致辞,总结学校跨越三个世纪的根本力量——革新精神,并介绍交大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形式,向校内外人士展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

(2)  凝聚与团结校友力量

通过校庆活动,历届校友受邀返校,成为校友相聚、感恩母校的重要契机。高校举办校友活动,不断密切校友与母校之间的联系,凝聚校友的力量,为学校长期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校友返校也为高校带来社会影响的信息反馈,为学校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建言献策。校庆高校及时报道系列校友活动,用生动的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下校友重返母校,故人重聚的感人瞬间,通过网络平台扩大了校友活动的影响力,从而凝聚校友力量、注力学校发展。

(3)  特色活动彰显时代风貌

今年清华大学电视台首次推出校庆活动网络直播,将马约翰杯运动会开幕式、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成果展、校友签到和采访、学生艺术团演出、毕业20周年校友纪念会等精彩的活动实时呈现。传统的线下活动配合新颖的线上直播,增强校庆的创新力,体现校庆的服务功能,提升了校庆活动在校内外的影响力,更显当代简朴隆重的校庆思维。

四、“北大校长林建华接受北大官微采访 ”案例分析

简介:426日,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接受了北大官方微信平台学生记者的专访,就个人对北大生活、校务工作、学校发展、招生就业以及其他同学们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采访文章54日由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同步发布。

剖析:

1)高校官方信息发布载体与形式转型

相较于以往高校发布官方重要信息的方式,此次北大在发布载体和形式上有了很大创新。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更加生动地展示了校长一天的生活;学生记者采访校长对校务工作以及学校发展的规划、新媒体平台即时发布的形式更加轻松活泼,内容更加简洁、亲切,可读性强,载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也大大提升,在校内外的网络平台引发积极反响。

2)采访者身份和受众接收情况的转型

在本案例中,采访林校长的是北大官方微信的学生记者,不同于社会媒体的记者,其学生身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校长沟通交流,更好地成为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能够让广大学生更便捷地接触到学校官方信息,拉进学生与校领导之间的距离。不同于以往学校单向发布信息的模式,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受众能够主动订阅信息、反馈意见,信息呈现双向传播的互动模式,从而扩大重要信息的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

五、“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案例分析

简介:417日,清华大学发出倡议书,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并郑重征集首批共同发起单位。对于清华大学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希望和兄弟高校和社会各界一道推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国家栋梁。

剖析:

(1)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

清华大学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清华大学走出了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等一批创业型人才。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当前清华大力探索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推进创意、创新、创业三创融合的高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企业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2)引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发起旨在和国内高校共同引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高水平学校在国家创新创业中的领军作用,营造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方法、规范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协同共享教育资源和创新创业支持性资源的氛围,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有特色和富有成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创新型国家转型做出贡献。

第三部分 2015年6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议

一、学习“三严三实”将掀高潮

关键词:三严三实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后,被称为“三严三实”讲话。全国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突出教育主题,强化问题导向,贯彻从严要求,坚持以上率下,注重讲究实效,以确保专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6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三严三实”的主题展开:

1)利用学校、学院、支部三级新媒体平台传播“三严三实”的精神与要义,转发权威媒体、专家学者对“三严三实”的解读;也可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实训课程、主题论坛,并用新媒体手段展现其实录;借助微博平台举办微访谈等微博问答活动,等使高校群体把握“三严三实”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2)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以加深师生对“三严三实的认识,例如,进行主题征文或故事征集类型的线下活动,传播严修身、严用权、严律己,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典型人物故事等,营造学习贯彻三严三实的良好氛围。

二、本科生毕业

关键词:毕业

每年6月是中国高校本科生毕业的毕业季。高校本科生学子自此开始正式结束大学生涯,本月对于高校本科生学子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在毕业后一般会选择考研、出国或工作,而本月内众多高校本科毕业生将开展各项活动,为纪念大学生活、憧憬美好未来。6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毕业”的主题展开:

1)利用网络手段发布优秀毕业生的评选、展示等活动,传播他们的优秀事迹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回忆录等形式给其他尚未毕业的本科生做出良好表率;

2)发布关于“我的大学生活的主题征文、照片征集、漫画比赛、主题摄影等活动,借此机会让广大学子感恩母校的栽培、怀念母校生活;

3)举办关于毕业生推荐的主题活动,比如“毕业生推荐的专业”、“毕业生推荐的课”、“毕业生推荐的老师”、“毕业生推荐的必吃小店”等,借助毕业的氛围真实展现学校历史风貌、办学实力、改革驱动等。

三、端午节

关键词:创新传承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代表之一,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也是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6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端午”的主题展开:

1)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充分介绍和传播端午节的由来、发展、内涵和意义,让学生们了解并理解这一中华传统民俗节日,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掌握;

2)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发布历史故事,以图文结合、甚至动画手绘的形式展示端午节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一传统节日中,提升文化素养;

3)可举办各类线下趣味竞技类活动,如赛龙舟、主题形象设计等;也可举办一些大众类活动,如大家一起包粽子等,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其对端午节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凝聚力的增长。

四、父亲节

    关键词:感恩

父亲节是为了感恩父亲而设立的节日,约始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现已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节日日期因地域而存在差异,最广泛的日期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节日里有各种的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虽然中国大陆官方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但人们普遍认可这个节日的存在,也认为感恩父亲极具意义,能引导社会正能量。6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感恩”的主题展开:

   1)利用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形式,在网络媒体传播关于父爱的感人小故事、集合发布感恩父亲的文章或诗句,唤起青年学生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发起线上和线下活动,诸如故事征集、漫画比赛、写一份家书等创意主题活动,鼓励青年学生从自身出发、从微小处做起,珍惜亲情、感恩父亲;

   3)除本人父亲之外,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往往受到在校老师们、后勤人员们像父亲一样的关爱,可利用网络媒体介绍和描述这些父亲般的人物,表现这些默默付出者的细心和坚强,传递社会的感恩之美。

五、招生季

关键词:招生

伴随着高考的临近,全国高校陆续着手招生事项。怎样宣传本校、吸纳优质生源,是高校面对的重要问题。面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不同类型的考生与家长,网络宣传将成为很好的选择。6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以围绕各大高校“招生”的主题展开:

1)利用网络平台,可将各高校的历史、人物、办学特色以及近期办学成果等分主题、分系列展示给社会公众,并结合多样化的信息表达与传播手段,加大高校对外宣传的力度;

2)利用网络媒体介绍各大高校的地理位置、住宿条件、学习氛围以及对就业指导等,以亲切的方式帮助即将踏入大学的学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

3)可发起以学长学姐介绍自己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主题活动,为已进入高校的学子提供一个分享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的平台,也可以让将要填报志愿的学生通过同辈人的视角贴近地了解学校;

4)利用网络平台,可对负责学校招生的老师或者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采访,介绍各个高校的优势专业,以及对于各个专业的深入透析。

六、世界环境日

关键词:环保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5日,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它是联合国提升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投入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5日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6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以围绕各大高校“环保”的主题展开:

1)可借助学校新媒体平台发布关于环境与环保的小知识普及,举办线上线下环保小知识竞赛,提倡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回收再利用等观念,力求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环境环保素养;

2)利用网络媒体传播学校在环境生态方面的科研学术成果,用具象的个体展示环境科研的发展趋势,也展现学校的科研实力;

3)可于校内视频播放点循环播放关于环保的电影或短片,校园话剧社表演关于校园环境危害的种种不良现象,充分调动青年学生投入环保事业的热情,亲身了解到日常生活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附:六月里的一些节日

161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电影节;

265日:世界环境日

366日:全国爱眼日;

4611日:中国人口日、本科生毕业;

5613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66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7620日:端午节、世界难民日;

8、六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9622日: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

106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世界手球日;

11625日:全国土地日;

12626日:联合国宪章日、国际禁毒日;

13630日:世界青年联欢节。

附件: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第三期)图片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