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和国际形势专辑
目 录
一、政府立场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2日新德里答记者问(节选)
……………………………………………(2)
2、外交部就抵制日货与东海问题等答问实录(节选)
………………………………………(4)
二、国际时评
1、《人民日报》时评——打开历史困局和开启未来的钥匙就在日本自己手里……………………(7)
2、分析:各国存在严重分歧 安理会改革不宜设时限
……………………………………………(9)
3、中日关系的理性思维……………………………(10)
[政府立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2日新德里答记者问(节选)
新华网新德里4月12日电(记者江亚平 李诗佳)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即将结束南亚四国访问之际,在下榻的饭店会见了印度主要媒体的负责人和外国驻印度记者,并回答了他们的提问。
美联社记者:最近在中国发生了针对日本教科书事件的游行示威,这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中国对日本要求在联合国安理会占有一席之地持何态度?
答: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日本要正确对待历史的问题。上个世纪,日本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给亚洲,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近在日本的一些邻国包括中国出现了民间自发的针对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示威活动,亚洲人民这种强烈反响应该引起日本当局的深刻反省。只有尊重历史、敢于对历史负责、能够赢得亚洲和世界人民信任的国家,才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日是近邻,中日友好是历史得出的结论。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继续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印度先锋报》记者:中国如何看待印度、中国、俄罗斯三国间的合作?三国通过不同层次的对话和合作,能否成为世界上的一极?
答: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都是有影响的国家,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护国际安全与稳定这些问题上拥有相同或相似的立场和关切。三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流、协调和合作,对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有益的。我们对此持积极态度。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中印俄三国的交流合作不是结盟,不针对任何国家。
《印度时报》记者:中国对印度要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何立场?
答:我们高度重视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完全理解和支持印度在国际事务中,包括在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摘自新华网)
●外交部就抵制日货与东海问题等答问实录(节选)
4月14日下午,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主持例行记者会
问:中国政府对抵制日货的呼吁持何立场?抵制日货是否会给政府造成麻烦?你个人是否使用日货?
答:关于你所说的有关抵制日货的问题,我在上次的发布会上已表明态度。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历史问题等涉及中国人民感情的问题。
问:中国就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向日方进行了多次交涉,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中方重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同日本的睦邻友好关系。只有中方的诚意和愿望还不够,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我们希望,日方能认真地反思,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取信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人民的事情,不要再做伤害中日人民感情的事,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条件。
问:昨晚,你发表了关于东海问题的声明,对日本政府授予民间企业油气试采权表示不满,并说这种行为是对中国的挑衅。但中方正在东海进行油气开采,你对此有何看法?声明中称中方保留作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是何含义?中方打算采取什么行动?
答:关于东海油气开发问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中日双方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我们一直主张双方通过外交谈判来解决。日方无视中方的正当立场,试图将其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强加给中方,中方从未承认,也不会承认。日方的上述举措是对中方权益及国际关系准则的严重挑衅。中方已就此向日方提出抗议,并保留进一步反应的权利。刚才有记者问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要说的是,后果取决于日方,我们强烈要求日方重视中方的严重关切。需要指出,中方目前在东海进行的油气开发是在无争议的中国近海进行的,是行使正常的主权权利。至于下一步怎么解决有关争议,我们希望通过协商加以解决,并且我们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希望得到日方的积极回应。
问:请证实日本外相町村是否访华?将会见哪些官员?讨论什么问题?
答:关于日本外相町村访华的问题,现在中日双方还在进行协商,如有确切的消息,我们会发布。
问: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共给予中国多少日元贷款?你能否比较一下德、日两国对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这是否会影响中国对这两个国家争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态度?
答:至2005年3月底,日本政府累积承诺提供对华日元贷款约31330.56亿日元。
我们希望日方能够认真履行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在安理会扩大的问题上,我们已反复表明了立场。大家也注意到了温总理日前的讲话,只有尊重历史、敢于对历史负责、能够赢得亚洲国家和人民信任的国家才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为什么中国不参加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答:我上次已经回答了有的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中国的央行行长和财长参加七国集团有关会议是根据双方商定的议程来决定的。
答:关于你所说的有关抵制日货的问题,我在上次的发布会上已表明态度。中日经贸合作符合双方利益,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历史问题等涉及中国人民感情的问题。
问:中国就教科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向日方进行了多次交涉,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中方重视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同日本的睦邻友好关系。只有中方的诚意和愿望还不够,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我们希望,日方能认真地反思,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取信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邻国人民的事情,不要再做伤害中日人民感情的事,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条件。
问:昨晚,你发表了关于东海问题的声明,对日本政府授予民间企业油气试采权表示不满,并说这种行为是对中国的挑衅。但中方正在东海进行油气开采,你对此有何看法?声明中称中方保留作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是何含义?中方打算采取什么行动?
答:关于东海油气开发问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中日双方在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我们一直主张双方通过外交谈判来解决。日方无视中方的正当立场,试图将其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强加给中方,中方从未承认,也不会承认。日方的上述举措是对中方权益及国际关系准则的严重挑衅。中方已就此向日方提出抗议,并保留进一步反应的权利。刚才有记者问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我要说的是,后果取决于日方,我们强烈要求日方重视中方的严重关切。需要指出,中方目前在东海进行的油气开发是在无争议的中国近海进行的,是行使正常的主权权利。至于下一步怎么解决有关争议,我们希望通过协商加以解决,并且我们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希望得到日方的积极回应。
问:请证实日本外相町村是否访华?将会见哪些官员?讨论什么问题?
答:关于日本外相町村访华的问题,现在中日双方还在进行协商,如有确切的消息,我们会发布。
问: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共给予中国多少日元贷款?你能否比较一下德、日两国对二战历史的不同态度?这是否会影响中国对这两个国家争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态度?
答:至2005年3月底,日本政府累积承诺提供对华日元贷款约31330.56亿日元。
我们希望日方能够认真履行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在安理会扩大的问题上,我们已反复表明了立场。大家也注意到了温总理日前的讲话,只有尊重历史、敢于对历史负责、能够赢得亚洲国家和人民信任的国家才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为什么中国不参加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答:我上次已经回答了有的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中国的央行行长和财长参加七国集团有关会议是根据双方商定的议程来决定的。
问:昨晚中日举行了非正式司局长级磋商,能否介绍会谈的具体内容?
答:4月13-14日,第三次中日韩司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韩国外交通商部亚太局局长朴晙雨和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出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去年三国领导人会议后续行动情况,探讨了推进三国合作的新设想,并为5月初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中日韩三方委员会会议做了准备。
中日司局长间的会谈还在进行,也许刚刚结束,我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情况,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问:据悉,胡锦涛主席将与小泉首相在即将举行的亚非峰会上会面。这是否会对中日关系的改善起到作用?
答:许多亚非国家的领导人都将出席万隆会议的纪念活动以及亚非峰会。有关日程尚需具体协商。
问:据报道,胡锦涛主席推迟了他的访问朝鲜之行。原因是什么?是否是由于朝鲜没能给出重返六方会谈的具体时间?第二个问题,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代表周一或周二在北京会晤,能否介绍具体情况?
答:中朝领导人之间有经常性互访的传统。如果有这方面的消息,我们会适时发布。
4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在北京举行了磋商,就联合国改革、今年9月联合国高级别活动以及安理会审议的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看法。
对于安理会改革问题,中方强调支持安理会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能力,提高安理会工作效率,维护安理会权威。中方支持安理会扩大,主张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改革事关重大,会员国需要通过民主协商,争取达成广泛一致。不应为改革设定时限,也不应强行推动表决。
问:中方对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何态度?
答: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德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对此是肯定的。中国支持德国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发挥更大作用,愿与德方就联合国改革问题保持接触和磋商。
问:中国对巴西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何态度?
答:我刚才已重申了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安理会改革应首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安理会扩大事关重大,需要联合国会员国以及国际社会充分协商,达成广泛一致。
答:4月13-14日,第三次中日韩司局长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崔天凯、韩国外交通商部亚太局局长朴晙雨和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出席了会议。
会议审议了去年三国领导人会议后续行动情况,探讨了推进三国合作的新设想,并为5月初将在日本京都举行的中日韩三方委员会会议做了准备。
中日司局长间的会谈还在进行,也许刚刚结束,我还没有看到具体的情况,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问:据悉,胡锦涛主席将与小泉首相在即将举行的亚非峰会上会面。这是否会对中日关系的改善起到作用?
答:许多亚非国家的领导人都将出席万隆会议的纪念活动以及亚非峰会。有关日程尚需具体协商。
问:据报道,胡锦涛主席推迟了他的访问朝鲜之行。原因是什么?是否是由于朝鲜没能给出重返六方会谈的具体时间?第二个问题,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代表周一或周二在北京会晤,能否介绍具体情况?
答:中朝领导人之间有经常性互访的传统。如果有这方面的消息,我们会适时发布。
4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在北京举行了磋商,就联合国改革、今年9月联合国高级别活动以及安理会审议的热点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看法。
对于安理会改革问题,中方强调支持安理会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增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能力,提高安理会工作效率,维护安理会权威。中方支持安理会扩大,主张优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改革事关重大,会员国需要通过民主协商,争取达成广泛一致。不应为改革设定时限,也不应强行推动表决。
问:中方对德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何态度?
答:德国是欧盟重要成员。德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际社会对此是肯定的。中国支持德国在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发挥更大作用,愿与德方就联合国改革问题保持接触和磋商。
问:中国对巴西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持何态度?
答:我刚才已重申了中国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安理会改革应首先解决发展中国家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安理会扩大事关重大,需要联合国会员国以及国际社会充分协商,达成广泛一致。
(摘自外交部网站)
[国际时评]
●《人民日报》提供给《浙江日报》独家特稿
打开历史困局和开启未来的钥匙就在日本自己手里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酝酿已久的联合国改革面临启动。最近,安南秘书长提交了联合国改革报告,其中敦促各成员国考虑有关安理会扩大的两个方案,并建议联大在今年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之前就此问题做出决定。对此日本表现得异常活跃,展开全球拉票行动,力图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然而,形势的发展令志在必得的日本开始感到焦虑:首先,由亚洲民间力量发起的反对日本“入常”的签名活动席卷全球,目前签名人数已达数千万人。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局面,一个要代表亚太地区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国家,首先不能赢得本地区人民的信任,反而遭到了本地区人民的强烈抵制,这当然应该引起日本的深刻反省。其次,联合国各成员国对联合国改革的内容、方向和进度出现重大分歧。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改革报告轻视了发展问题;意大利、韩国、墨西哥等国明确表态,反对增加常任理事国;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则不赞成为安理会改革设定期限。4月11日,11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纽约集会,呼吁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解决安理会扩大问题。无疑,协商一致需要时间,强行表决只会造成分裂和对抗。第三,美国态度的微妙变化令日本感到疑心。虽然美国先前表示支持日本“入常”,但美国最新的表态是反对将改革定为联合国首脑会议的中心任务。
日本政府应该清楚,包括增加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内容的联合国改革,并不是一般的常规性举动,因为这涉及《联合国宪章》的修改。而根据宪章第108条,宪章修正案需要由联大2/3会员国的表决,并有包括现任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联合国2/3成员国各依宪法程序批准后方能生效。由此可见,能否“入常”,根本就不是想“入常”国家一厢情愿的事,要受到严格的程序限制,要闯过多道“关口”。
姑且不论其他国家之间的博弈会如何影响日本的“入常”前景,日本当政者首先应该端正自己对侵略的态度,以寻求与亚洲邻国真正的和解。在欧洲,德国的真诚忏悔与道歉,换来了邻国的宽恕,一个强大联合的欧洲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亚洲,日本政府的反省缺失和咄咄逼人却让邻国日益不安,分歧重重的东北亚仍陷于历史的困局之中。人们有理由怀疑,对历史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尚未取信于亚洲的日本,有资格代表亚洲行使国际职责吗?就连安南也公开表示,日本想要在联合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必须首先说服亚洲邻国,与它们就历史问题进行直接对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了60年,日本渴望作为“正常国家”参与国际事务,但阻碍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恰恰是日本当政的政治家缺乏一个国家和民族领导者应有的直面历史和反省错误的正常能力。
对待历史树立起正确的态度,仅仅是一个起点。日本若想令人信服地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还必须对自身无节制地谋求所谓“国家利益”的行为进行自我约束。日本政府近来在钓鱼岛和独岛问题上频频出击,其强硬言行令邻国愤怒和不解:在对话与合作已成为国际潮流的今天,日本为什么要展示如此强硬的外交姿态?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无端猜疑、国内政治持续右倾化、以及在“大国化”过程中对现实利益不择手段的追求,可以说是其主要原因。近期一些日本官员和右翼人士强调,日本过去避免使用“国家利益”这个词,是因为对以往的战争有一些“不必要的考虑”,如今这个禁忌已一去不复返,“日本越是挺起腰杆坚持自己的主张,问题就会解决得越快”。
对想代表亚洲成为常任理事国的日本来说,它还必须解决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即它究竟要做西方的日本,还是亚洲的日本?众所周知,日本在亚洲有恃无恐的外在因素是日美同盟的存在和强化,日本某些人历来有“傍强者”的喜好,在后冷战时期,日本与美国的亚洲战略在遏制中国这一点上益加咬合,日本更借此加快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的步伐。但在亚洲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日本经济界恐怕没有人会否认,日本的机遇在亚洲、在中国。日本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已经指出,日本趋向于与中国对抗是极大的错误,是掉进了同中国冲突的“陷阱”,是缺乏智慧的表现,日本应该首先谋求与中国友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之际,日本憧憬着一个新的开始,但要说服亚洲邻国,它必须为人们观念的转变创造一些必要的现实条件。而打开历史困局和开启未来的钥匙,就在日本自己手里,日本政府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4月14日《浙江日报》第4版 古平)
●《东方网》
分析:各国存在严重分歧 安理会改革不宜设时限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6日在第59届联大讨论安南秘书长提交的联合国改革报告时发言指出,中方支持对安理会进行改革,但安理会改革应讲求民主,深入讨论,耐心磋商,稳步推进。中方不赞成为安理会改革设定时限,更不赞成对缺乏共识的改革方案强行表决。
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今年9月将举行联合国首脑会议,各国领导人将就与联合国未来发展有关的重要问题展开讨论。上个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联大提交了联合国改革报告,其中包括安理会改革扩大的两个方案,第一方案是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和3个非常任理事国;第二方案是新增8个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的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这两套方案中新增加的常任理事国都没有否决权。安南建议在9月首脑会议之前就安理会扩大问题作出决定。
但是,对于这两个方案,各国存在着严重分歧。希望尽早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积极支持对其有利的第一方案;但意大利、西班牙、韩国、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表示强烈反 对。它们希望以第二方案为基础展开讨论。
国际社会在安理会扩大问题上意见不统一,说明有关方案尚不成熟。安理会改革涉及各方的切身利益,出现争议是正常的。国际社会有必要在充分协商、深入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人们注意到,安南建议的两套方案都属于原则性设想,也就是说,这两套方案只是为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提供了基础。既然这两套方案无法被各方所接受,那么就应该对方案进行修改,或者考虑其它的替代方案。把不成熟的方案强行付诸表决或者为安理会改革人为设定时限,都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明智的。
安理会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对安理会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使更具有代表性,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讨论安理会扩大问题时,必须采取积极慎重、稳步推进的原则,而不能操之过急,匆忙行事。否则,只能导致国际社会的分裂和矛盾的加剧。
还应看到,安理会扩大只是联合国改革的一部分,联合国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很重要。人们不希望有关安理会改革的讨论和争议冲淡甚至损害对其他问题、特别是发展问题的磋商。
总之,中国不赞成为安理会改革设定时限或就此强行表决,是考虑到了围绕安理会改革问题出现的种种复杂因素,也是为了维护联合国的整体权威和长远利益。
●《新华网》
中日关系的理性思维
中国和亚洲人民在处理对日问题上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目前,要反的不是日本企业,不是日本人民,也不是日本文化,日本的产品,日本的技术,日本的资金,要反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及其政策。如果将反对日本右翼简化为「反日」,正好为日本右翼所用,进一步煽动日本国民的反华情绪,使他们的右翼政策有植根之处。
针对日本右翼近期屡屡挑起事端,中国内地许多城市出现了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抵制日货行为。对此,代表中国政府的外交部发言人正面肯定这些行动的正当性,但也婉转地说:「不应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事实上,就中国的利益而言,中国百姓在处理对日问题上需要更多的理性思维。
1、中日国家利益之争日益尖锐
日本「入常」,中国和许多亚洲国家认为,这是一个够不够格的问题,但是也有不少人并不反对。但是,日本的出版社又一次公然篡改二战中日本的侵略历史,则是绝对不能原谅的事情。中国人不能原谅,韩国人不能原谅,受过日本侵略的地区的人民不能原谅。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小泉政府为什么一再在历史问题上发出挑衅,他就真的不知道中国和亚洲人民的反对吗?看来,事件有深层次的内在因素。
有人解释,这是日本的右翼势力抬头。也有人说,这是日本追随美国围堵中国政策的结果。在中东问题稍为安定下来后,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遏制,日本充当马前卒。所以动作频仍。其实,这些看法都是表面的。影响日本对华政策的基点,是日本的国家利益。20年前,中国的经济规模才是日本的零头,现在已有日本的三分之一,而且中国的发展速度远高于日本,与日本平起平坐指日可待。亚洲双雄争霸的态势已经成形。同时,围绕着能源和其它资源争夺的东海经济海域、钓鱼岛及其它礁石的纷争,日益尖锐。这只能解释为中日的国家利益之争。日本的日益右倾化,则不过是表象。
2、日本政治势力不是铁板一块
但是,中日之间的共同利益,又是再明显不过。中日之间的经贸,世界第一。中国如果抵制日货,日本也会抵制中国货,结果是两败俱伤。所以,北京有要求理性处理对日关系的声音,日本也有要求小泉政府改善对华关系的声音。最终,中日两国终将能够冷静地权衡战略利弊,促使两国关系走向相对协调与稳定。日本只能欢迎中国的崛起,中国也欢迎日本成为「正常的国家」。
事实上,日本的政治势力也不是铁板一块。日本媒体也认为国内有4股政治势力:其一是「亲美国际派」,在外交上主张紧跟美国,主张「日美安保条约至上」,现在这一派占主流,小泉内阁就在沿袭这种主张;其二是「亚洲国际派」,主张开展独立自主的日本外交,既重视对美关系,也重视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关系,主张在美中日之间建立一种相对平衡的三角关系,其代表人物是自民党政治家加藤弘一等人;其三是「理性民族派」,在国内政治上倾向于民族主义,强调日本的国家理念与国家战略,但在国际关系上能理性对待,认为日本必须与亚洲国家搞好关系,特别是与正在崛起的中国搞好关系,共同构筑东亚共同体,其代表人物是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其四是「极端民族派」,其民族主义色彩比理性民族派更加浓厚、更带感情色彩,在对外关系上既有一定的反美情绪,更有强烈的反华情绪和言行,主张构筑以日本为中心、排除中国的东亚经济圈,以对抗中国的崛起,其代表人物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
3、反对日本右翼不宜简化为「反日」
从这些区分,即可看到,简单地叫「反日」口号的偏颇。真理只要多走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目前,中国和亚洲人民要反的是什么,不是日本企业,不是日本人民,也不是日本文化、日本的产品、日本的技术、日本的资金,要反的是日本右翼势力及其政策。如果将反对日本右翼,简化为「反日」,正好为日本右翼所用,进一步煽动日本国民的反华情绪,使他们的右翼政策有植根之处。 (刘斯路 资深评论员 4月9日香港文汇报论坛,新华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