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文化

“跨博士点培养平台”首次“全球安全治理与中国方案”学术沙龙在公共管理学院举行

编辑:admin 时间:2015年04月10日 访问次数:357

 
为了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深化对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培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推出“跨博士点培养平台”(简称“博台”)改革试点,首个试点由非传统安全管理博士点牵头,形成多博士点联合交流与培养的平台。
博台”首次“全球安全治理与中国方案”学术沙龙于2015年3月19日下午在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357会议室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为“成也理念、败也理念——非传统安全危机的必然偶然之辩”,由西部院人口所原华荣教授、公共管理学院余潇枫教授主辩,张国清教授、米红教授评论。来自公共管理学院、能源工程学院、医学院、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浙江传媒学院的10个博士点的4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
首先,原华荣教授从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慢慢展开,讨论了普拉普斯的决定论与以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非决定论,进而诠释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最后回到辩论主题——为什么自然是决定论的?认为必然性与偶然性是相互交替的,但是具有大时空尺度的自然界仍然是决定论的。
余潇枫教授提出两个观点进行反驳:1、必然与偶然是不可分割的,这是余教授与原教授的共识。问题是在事物的态势发生转变的那一个节点往往是偶然的,而非必然的;2、自然界一直在寻求一种客观规律,而历史证明,人们所发现的自然界的规律无外乎是一段时间内科学家共同体的共们约定。而对规律(包括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理解直接决定对非传统安全危机的理解。
之后其他老师进行了补充发言与讨论。张国清教授认为原华荣教授用宏观的宇宙、天体理论的视角来讨论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必然性的,这一点给了他很深的感触。进而从政治哲学提出一系列与必然和偶然相关的命题。米红教授则对必然与偶然相统一的角度提出要重视“对初始状态或初始值的敏感性依赖”。
沈立荣教授认为此次的辩论虽然以哲学为背景,但是深受启发,对自己以后的科学研究的思维有所触动。认为自然科学研究到最顶峰都需要拥有哲学的视野与情怀,才能够成为真正的大家。谭荣教授从自身的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背景来看,自然是人们的一种规定,是主观判断下的一种规律,大家应要在自己的框架下做自己的研究。陈丽君教授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介绍了许多有趣的案例。她认为,必然与偶然之争也可被认为是可知与不可知之争,而心理学讨论的则是正常与异常的问题。在心理学上,很多的重大发现都来自于偶然,偶然是找到新范式的突破口。安全也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交织的问题。与会的浙江传媒学院李耀锋博士,非传统安全管理博士生储昭根等也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已的理解与见解。沙龙结束,教授们继续进行快餐会的交流讨论,公共管理学院党委沈文华书记、研究生科朱建芳老师到会参加交流。
此次学术沙龙在安全理念与安全哲学方面的讨论给予大家很大的启发与启示,也为之后的争辩式的学术沙龙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跨学科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来源:浙大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