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让文化像咖啡一样醇香四溢

——浙江大学文化校园建设侧记

编辑:admin 作者:艾静 时间:2015年12月25日 访问次数:510

    “咖啡已磨好,等你来坐坐”,走进“0.05”心理系师生交流吧,暖色灯光令人倍感温馨,印有“PSY(心理学英文缩写)”标识的座椅上,有同学正在看书;“青荷”外语学院师生交流吧里,晨读计划每天有序开展,“读书讨论会”“作者见面会”“青年论坛”各种活动让你邂逅不一样的文化情怀……浙江大学正着力建设“文化校园”,构建与自身特色相应的文化表达体系,让文化气息如咖啡醇香般充溢在一间间各具特色的师生交流吧里,曼延至校园各个空间各个角落,让文化校园的魅力时时处处感染师生。
  文化校园,规划先行
    文化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早在2010年,浙江大学就制定了《2011—2020年文化建设规划》,此后学校在确定“六高强校”发展战略时,明确将“积累文化高度”作为学校战略。今年,文化建设委员会专门引入专业力量,进行“文化校园”及其重点项目建设的规划,系统梳理浙大文化元素、锤炼文化内涵,以浙大校训、浙大人共同价值观核心词、浙大精神作为规划的精神内核,布局设计文化景观和环境。“文化校园”建设规划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规划的组成部分,已列入学校“十三五”总规划体系。
  “文化校园”建设规划为浙江大学文化校园建设制定了规范,也描绘了蓝图。沿着“文化校园”规划的观览路径,每一个走进浙大校园的人,都能按照历史传承、学术传播、社群交往、运动进取、绿色生态等不同主题,体验到浙大文化的特色表达和呈现。
  文化表达,触手可及
    今年7月份,在教育部召开的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交流会上,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少波提出,文化建设要虚功实做,精神文化内涵需要通过具体的载体表达出来,才能让师生“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为了鼓励学生学术交叉分享、社群交往互动、创意交流碰撞,学校将紫金港东区教学楼一楼长廊设计打造成融服务、交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文化街,根据设计方案,建成后的学生文化街将拥有开放式的路演空间,BLOCK式的交流场所,融入先锋的色彩感和便捷的信息系统,而且,点上一杯咖啡、一杯茶,可以伴你一场愉快的交流。
  走在路上,不经意间你也许还会发现,一张张形似求是鹰的长椅上,都附有一块古朴的铜牌,扫一下牌上的二维码,浙大历史上那些灿若星辰的历史名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一株株形态各异的校园植物上,都有了别致的文化“身份证”;一幅幅富有浙大文化元素的历史照片、风景摄影、学生作品等,跃然呈现在教室、寝室、实验室、食堂、体育馆以及各种建筑楼道里……文化,在浙大校园里已经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文化建设,共同参与
    文化建设成果是开放、共享的,文化建设工作同样也需要广泛发动、共同参与。自今年4月份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召开师生交流吧建设推进会以来,各院系纷纷行动起来,科学利用空间,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咖啡吧、茶吧27家,创造了良好的师生交流空间。今年10月至11月,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门走访调研各院系,推进公共场所文化环境建设,学科特色、荣誉历史、校友文化……各种主题成为院系里一道道独特风景线。为了迎接120周年校庆,学校正统筹规划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视觉识别系统(VI),届时将涉及到各个部门各种应用项目200余项。各部门、各院系共同宣传、推广和实施,汇聚成为学校文化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来源:《浙江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