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七届二次教代会中,航空航天学院代表吴丹青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各校区校级师生交流吧建设的建议》。据了解,学校建成了开放运营的师生交流吧达27家,其中一些特色鲜明、富有文化内涵的交流吧深受师生欢迎。记者走访了外语学院“青荷”、传媒学院“鸽子屋”和高分子系“茗竹轩”三个师生交流吧,体验了师生们对文化交流空间建设的需求和赞赏。
“青荷”交流吧 杨玲玲 摄
|
学贯中西的“青荷”交流吧
外语学院的师生交流吧“青荷”之“青”字,即青年平台和青芝书会中青春的象征,也是万古长青之精神、友谊永不衰之意。“荷”字,借“合”之音。初入“青荷”,映入眼帘的是两旁独特的文化景观,一边是具有特色的校友墙,一边是整个外语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立于门口苍劲有力的“青荷”二字相得益彰。
外语学院处于紫金港教学东区,公用空间非常有限。即便如此,学院依旧在有限空间资源中划出120平米建设“青荷”师生交流吧,让外语学院这个国际化、多元化的大家庭有了一个新的归属园地。
本科生会在“青荷”晨读,硕、博生会在“青荷”举办“学贯中西”、“格物致知”的交流会,老师们也在“青荷”进行学术报告。外语学院党政办主任姚娅萍说:“通过‘青荷’的建设来推动学院文化建设是我们的愿景,让这种温馨的家文化传递给师生,让师生在外语学院有更多的归属感是我们的目标。看着‘青荷’一点点地成长,我觉得这个目标也在一点点实现。”
外语学院的师生交流吧“青荷”之“青”字,即青年平台和青芝书会中青春的象征,也是万古长青之精神、友谊永不衰之意。“荷”字,借“合”之音。初入“青荷”,映入眼帘的是两旁独特的文化景观,一边是具有特色的校友墙,一边是整个外语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立于门口苍劲有力的“青荷”二字相得益彰。
外语学院处于紫金港教学东区,公用空间非常有限。即便如此,学院依旧在有限空间资源中划出120平米建设“青荷”师生交流吧,让外语学院这个国际化、多元化的大家庭有了一个新的归属园地。
本科生会在“青荷”晨读,硕、博生会在“青荷”举办“学贯中西”、“格物致知”的交流会,老师们也在“青荷”进行学术报告。外语学院党政办主任姚娅萍说:“通过‘青荷’的建设来推动学院文化建设是我们的愿景,让这种温馨的家文化传递给师生,让师生在外语学院有更多的归属感是我们的目标。看着‘青荷’一点点地成长,我觉得这个目标也在一点点实现。”
温暖平安的“鸽子屋”
传媒学院的师生交流吧“鸽子屋”是一个拥有丰富藏书、以师生为本的温馨的“家”。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玲玲说,之前学院学生有一个著名的微博“鸽子铺”,师生交流吧筹备之时,即取这个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名字。同时,“鸽子”也传递了温暖、平安、欢迎等寓意,也与师生交流吧建设目标相契合。
每周三晚上,这里会举行“汉语角”,来自全校的很多留学生在此聚会、学习;每两周,这里都会举行“青梅煮酒”主题沙龙活动,邀请校友进行创业分享;此外,博士生冷餐会、教工集体生日等也都会在这里举行。
“鸽子屋”咖啡屋由学生团队进行运营,与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以及定期在咖啡吧举办的“青梅煮酒”创业沙龙活动相呼应,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学校也很支持,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学生自主设计的。”王玲玲说,“我们拒绝了很多商家的合作要求,这种家一般的文化氛围是绝难割舍的,我们希望它可以在我们自己的手上经营起来,传承下去。”
传媒学院的师生交流吧“鸽子屋”是一个拥有丰富藏书、以师生为本的温馨的“家”。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玲玲说,之前学院学生有一个著名的微博“鸽子铺”,师生交流吧筹备之时,即取这个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名字。同时,“鸽子”也传递了温暖、平安、欢迎等寓意,也与师生交流吧建设目标相契合。
每周三晚上,这里会举行“汉语角”,来自全校的很多留学生在此聚会、学习;每两周,这里都会举行“青梅煮酒”主题沙龙活动,邀请校友进行创业分享;此外,博士生冷餐会、教工集体生日等也都会在这里举行。
“鸽子屋”咖啡屋由学生团队进行运营,与学院开展的创业教育以及定期在咖啡吧举办的“青梅煮酒”创业沙龙活动相呼应,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学校也很支持,这里的一切都是我们学生自主设计的。”王玲玲说,“我们拒绝了很多商家的合作要求,这种家一般的文化氛围是绝难割舍的,我们希望它可以在我们自己的手上经营起来,传承下去。”
刚直谦虚的“茗竹轩”
高分子系的师生交流吧名为“茗竹轩”,即取竹之“刚直、谦虚”气节之意,加之高分子楼外种了大量的竹子,相得益彰,由此定名。“茗竹轩”内设有“阅空间”读书角,师生可在此阅读和开读书会。除此之外,还配有钢琴、象棋、围棋、飞镖等娱乐设施,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来弹弹钢琴、下下棋、玩玩飞镖、进行合唱比赛的排练等。总之,一走进“茗竹轩”就有一种很温馨,氛围很好的感觉。
“茗竹轩”建设凝聚了高分子系师生大量心血,从腾地方、设计、装修到摆设桌椅、陈列学院老师科研成果等等都反复推敲,所用的杯子是学院师生用最好的实用高分子材料做的,用的笔、本子也是自己设计的,既体现文化内涵,又彰显简洁节约。大家都把“茗竹轩”当作自己的家一样,老师们从国内外出差回来常会带上一包咖啡豆或特色点心,放在交流吧分享。
茗竹轩咖啡是有特别的隐喻的:咖啡味道虽苦,但大家在一起喝起来就很香。同时,科学研究也艰苦,但是大家在一起合作研究就很快乐。在“茗竹轩”里“聚各路英豪于求是园,合自由单体成高分子”,这就是高分子系师生对交流吧最好的注解。(本文指导老师 沈梁燕)
高分子系的师生交流吧名为“茗竹轩”,即取竹之“刚直、谦虚”气节之意,加之高分子楼外种了大量的竹子,相得益彰,由此定名。“茗竹轩”内设有“阅空间”读书角,师生可在此阅读和开读书会。除此之外,还配有钢琴、象棋、围棋、飞镖等娱乐设施,师生在工作、学习之余来弹弹钢琴、下下棋、玩玩飞镖、进行合唱比赛的排练等。总之,一走进“茗竹轩”就有一种很温馨,氛围很好的感觉。
“茗竹轩”建设凝聚了高分子系师生大量心血,从腾地方、设计、装修到摆设桌椅、陈列学院老师科研成果等等都反复推敲,所用的杯子是学院师生用最好的实用高分子材料做的,用的笔、本子也是自己设计的,既体现文化内涵,又彰显简洁节约。大家都把“茗竹轩”当作自己的家一样,老师们从国内外出差回来常会带上一包咖啡豆或特色点心,放在交流吧分享。
茗竹轩咖啡是有特别的隐喻的:咖啡味道虽苦,但大家在一起喝起来就很香。同时,科学研究也艰苦,但是大家在一起合作研究就很快乐。在“茗竹轩”里“聚各路英豪于求是园,合自由单体成高分子”,这就是高分子系师生对交流吧最好的注解。(本文指导老师 沈梁燕)
(来源:《浙江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