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月度热点指南(第二期)
2015年4月
发刊导语
2015年第二期“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月度热点指南”以2015年3月为调研的时间范畴,内容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3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综述:即对3月全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热点、网络文化活动的总体情况做整体性的概述和分析。其中包含对相关高校所开展的网络文化活动情况,主流媒体、新媒体报道情况的数据性梳理,以及当月一些重要时间节点及各高校所开展的主要网络文化活动的概述,如“慕课”网络学习平台的搭建、高校学习讨论全国“两会”、高校新校长就任、高校自主招生等。
第二部分是对典型校园网络文化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的剖析:本份指南选取了当月具有影响力和典型性的网络文化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深度分析,包括东北大学官方微信一周年活动、北大思政科研成果获奖等,从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出发,探索其有效传播、积极创新和值得推广借鉴之处。
第三部分是对2015年5月高校网络文化工作的建议设想:即对5月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重点和重大活动安排等提出指导性建议。包含对国内重要文化活动,如学习“四个全面”、高校校庆活动、招生季;特殊节日安排的梳理,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母亲节等,结合社交网站、高校论坛和SNS网站,进行网民关注点聚集并研判下月网民的聚焦点,进而对高校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提出意见建议。
第一部分 2015年3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综述
一、3月高校网络文化情况总览
2015年3月,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特点鲜明、成果突出。其中最具典型性和影响力的是中国高校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平台立足于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蓬勃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由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合作打造的“学堂在线”慕课平台,选课人数已突破百万。南京大学首批慕课上线世界顶尖大学免费网络公开课程平台Coursera(FreeOnline Courses From Top Universities)。
3月,国内不少高校结合本校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网络文化活动。北京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作品在2013-2014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政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了“校长奖”评选活动;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等系列活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信息化年度报告》,对学校2014年信息化工作进行总结,旨在持续开展IT治理,打造生动活泼、风清气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同时,高校群体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积极发表观点、开展讨论是本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的重要特点。3月3日至3月15日,全国“两会”在京召开,教育改革、高校招生等相关话题成为高校网络关注的重点。三月全国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相继出台,相较以往的自招章程改革力度大,在网络上引发了关注热潮。同时,“高校新校长就任”,“三八妇女节活动”、“读书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和评选”、“植树节绿化环境”等,成为了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紧密围绕的主题。通过信息检索发现,3月国内网络媒体关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约有64000条。
二、 3月高校关注参与的网络热点排行
3月高校关注参与的网络热点排行榜
如图所示,全国“两会”成为2015年3月高校群体关注度与参与度较高的话题。本次“两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召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也引发了高校师生对两会的关切与相应。国内很多高校组织校内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微信等媒体及时把握两会动态,并组织多种形式的会议、座谈、论坛等深入学习两会精神。不少高校在两会召开的第一时间于官方网络平台发布“两会”相关信息,并借助网络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及时组织师生在线学习和讨论全国两会的聚焦话题,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
此外,“高校新校长就任”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相关高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了内容设计和舆论引导。例如,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平台在当天发布了新校长任职的快讯,次日又通过校内平台发布了题为《清华新校长邱勇上任第一天是怎样度过的?》的文章,创新性地展示了新校长上任第一天的工作情况,营造话题的持续热度。在浙江大学吴朝晖校长任职当天,学校官方微信于第一时间推送了题为《吴朝晖任浙江大学校长》的文章,送达45334人、图文页阅读数47668次。当晚,浙江大学官方微信阵营的又一平台“浙大资讯”首发吴朝晖校长就职讲话全文,送达6756人、图文页阅读数64454次。相关内容在浙江大学官方微博的阅读量分别达到了40万和59.8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3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受关注度排行
2015年3月,“女生节”成为互联网受关注度最高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全国各大高校围绕“关爱高校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趣味活动,网络上的总信息量达到了950171条。另有厦门大学组织开展了以“三走”为主题的线上活动、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光盘行动”系列专题、“校园好声音”线上助推等活动,在新媒体平台获得近400的点赞数;天津大学开展原创大型交响合唱《大学》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期间公演;东南大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月”活动;南京大学开展了为校园话剧筹款的新媒体营销活动;合肥工业大学开展了“新春梦想征集令”活动。
从总体上看,3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类型主要为学术建设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艺术展演活动等几大类。在此期间,中新社、新华网、新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主流媒体也对上述的活动进行了相关的报道。该时段处于寒假与开学的过渡阶段,高校自主开展的网络文化活动并不多见。但从所开展的活动本身来看,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成为舆论主流,引发的负面聚焦极少,其舆论引导主要表现为公关宣传或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吸引网民眼球。
3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受关注度排行前五名
排行 |
活动名称 |
学校名称 |
网媒 |
论坛 |
博客 |
微信 |
微博 |
总热度 |
活动类型 |
1 |
女生节 |
各大高校 |
1589 |
9361 |
43 |
901 |
938277 |
950171 |
学术 |
2 |
MOOC“慕课”网络课程 |
清华大学、 南京大学等 |
2 |
42 |
1 |
22 |
446 |
590 |
建设活动 |
3 |
“校园好声音”线上助推 |
厦门大学 |
7 |
13 |
0 |
7 |
530 |
557 |
文体活动 |
4 |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
各大高校 |
20 |
1 |
0 |
3 |
101 |
125 |
思想教育活动 |
5 |
大型交响合唱《大学》首演 |
天津大学 |
1 |
0 |
0 |
1 |
22 |
24 |
艺术展演活动 |
第二部分 典型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分析
一、“东北大学官方微信一周年活动”案例分析
简介:2014年3月7日,东北大学正式开通官方微信平台。2015年3月7日,东北大学官方微信平台举办了“送祝福、发福利”生日庆典活动:用户参与线上活动,即可获得线下抽奖机会,活动设立一二三等奖及纪念奖,只要到场人人有奖。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三等奖——500份草莓蛋糕。活动以新颖的形式和特殊的奖品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形成了相当热度的话题讨论。活动现场吸引了近5000人参与,活动当日新增用户超1000人,在校园里掀起网络媒体庆生的新热潮。
剖析:
(1)线上线下活动并行
生日是国人非常重视的时机,借生日之机与受众来一场有趣的互动颇具意义,在感谢用户的同时,可进一步提升平台关注度和用户粘性。东北大学线下活动配合线上庆祝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关注,并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让参与者切实收获喜悦和满足。
(2)积蓄热度,一次释放
东北大学官方微信平台注重活动前期的宣传,3月7日当日推送动态图文回顾微信一年发展的心路历程,3月9—11日相继发出活动预告,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将活动广而告之。活动只有两天,3月12日在南湖校区举行,主办方及时通过微信、微博推送当日活动情况及花絮,同时也为次日浑南校区的活动预热。活动前中后持续的线上热度,也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二、“北大思政科研成果获奖”案例分析
简介:北大网络文化研究作品在2013-2014年度首都大学生思政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在专著类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北大青年研究中心蒋广学的《网络社会的崛起与大学使命的传承——北京大学网络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获一等奖;在课题类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教育学院尚俊杰的《首都大学生网络虚拟组织及其管理策略研究报告》获一等奖;在论文类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元培学院孙华的《MOOCs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获一等奖,学生工作部张庆东的《态度学习、过程体验和情感传递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获二等奖。
剖析:
(1) 深化研究,探索网络文化发展规律和动向
北京大学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学校教书育人的各个层面,将网络文化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开展思政方面的研究。在此期间努力探索网络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网络文化的价值追求,通过鼓励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占领了对网络阵地的认识、管理和开拓的主导权。
(2)丰富形式,把握网络阵地思想引领话语权
鼓励网络文化研究并参与作品评选的过程,实质上是注重发挥学生个人主体性和主动性的过程,有利于在网络化的语境中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具有前驱性的学术活动使得学校在网络阵地中的思政研究占据了话语权,形式丰富亦有内涵。
三、“2014上海交大校长奖评选”案例分析
简介: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自启动以来,收到来自全校各院系、机关部处、直属单位、附属医院等个人、集体报名共36项。经过遴选委员会资格审查、书面评审、讨论投票后,共有20位候选者进入第二轮网络展示环节。校内外共有万余人次参与网络票选,根据遴选规则,20个候选人(集体)以第三方介绍的形式,根据抽签顺序进行5分钟的终评展示。
剖析:
(1) 传统与现代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设立于2003年,至今已有走过11届。该奖在代代传承的过程中也不断革新,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此次“校长奖”的评选就将现场展示和网络投票相结合,成功塑造了网络热点话题。上交师生通过网络了解候选人、交流意见、投出选票,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校长奖在校内外的影响力,成为一个真正由全校师生决定的亲民的评选。
(2)传递文化与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用于表彰在践行交大校训、传承交大文化、彰显交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医护员工、学生和集体。作为上海交大一个十分重要的年终活动,“校长奖”具备总结回顾和展望未来的双重意义,提醒全体交大人不忘交大精神、传承交大精神。 20位展示者有来自院系部处的负责人,有来自学院的同学,有来自医学院的医护员工,或感动陈述,或清新列举,或娓娓道来,为现场评委带来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和一次次精神的洗礼,让大家对交大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全面的感悟。
四、“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作品征集活动”案例分析
简介: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作品征集活动由中南大学举办。按《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举办首届中国青年APP大赛的通知》要求,中南大学面向全校征集APP应用大赛和APP创意大赛两类作品,不接受以个人或其他机构名义参选。该活动紧扣“秀我APP 腾飞青春梦”主题,按照要求进行作品创作;以团队参赛的每组作品主创不超过5人;参赛作品均需提交完整的《参赛作品说明书》,其中,参加应用大赛的作品还需提交最终的APP应用程序。
剖析:
(1) 搭建展示平台
在本次活动的规则中可见,需要提交作品设计的创意来源和开发理念,作品的实用价值和主要创新点,作品的界面、主要功能和功能板块,作品的适用对象、应用场景、应用现状和市场盈利前景等,这很好地催动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在此方面的能力,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的良好平台。
(2)挖掘青年才智
学生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有利于帮助当下青年人提高对网络应用设计和制作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应用设计的可行性。全方位的网络文化产品的实际用途,充分挖掘了青年学生的才智,激发他们的潜能。需要提醒的是,高校举办此类活动应注意保护学生创意。
第三部分 2015年5月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议
一、学习“四个全面”将掀高潮
关键词:四个全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或成为全国高校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四个全面”的主题展开:
(1)以数字化、全媒体手段传播“四个全面”的精神与要义,转发权威媒体、专家学者对“四个全面”的解读,使高校群体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2)各学校可以结合立德树人、综合改革、依法治校和党建工作的各个层面实际,以不局限于图文、音视频、动漫的多样形式,将学校上下吸引到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
(3)运用多个网络平台和网络团队开展有关学习贯彻“四个全面”的校园活动,营造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浓厚氛围。
二、五一劳动节
关键词:劳动者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节日。劳动者们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针对五一劳动节开展的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应该弘扬“劳动不仅创造了财富,还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的价值观,让青年学生感受到勤奋劳动的前进力。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劳动者”的主题展开:
(1)利用网络手段发布关于劳动节的历史由来和各种楷模故事,让大家更加了解劳动节、重视劳动者,培育梳理正确的价值导向;
(2)聚焦校园中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劳动者,包括课堂中的老师,也包括校园中的保洁员、园林工人、食堂师傅等。推送的内容可以是他们日常工作的图集,也可是有针对性的个人微访谈,旨在展示平凡的校园工作者的不平凡之处。
三、五四青年节
关键词:青年
五四青年节是我国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重要节日。纪念五四运动,不仅在于重温中国的热血青年,更有警醒、激励当代的青年人的作用。去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话,对广发青年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今年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青年”的主题展开:
(1)广泛传播并解读国家领袖在今年五四青年节时期的重要讲话,在网络文化层面准确把握青年人的引导方向;
(2)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发布历史故事,以图文结合、甚至动画手绘的形式再现曾经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重温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爱国故事,以历史鼓舞青年;
(3)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展示当代青年人的风采风貌,包括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等各种层面,从典型的青年成就到平凡的青年人物,用事实激励在校学生主动提升自己,形成昂扬向上的良好风气。
四、母亲节
关键词:感恩
母亲节是为了感恩母亲而设立的节日。母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从年幼的不谙世事到成年的成熟稳重,母亲在人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感恩母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孝”的体现。高校要培养综合素质突出的人才,应当注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重视母亲节的价值。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感恩”的主题展开:
(1)利用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形式,在网络媒体传播关于母爱的感人小故事、集合发布感恩母亲的文章或诗句,唤起青年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2)发起线上和线下活动,诸如故事征集、漫画比赛、“今天我跟妈妈说早安”等创意主题活动,鼓励青年学生从自身出发、从微小处做起,珍惜亲情、感恩母亲。
五、校庆
关键词:祝福与展望
5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迎来校庆日。通过校庆,许多走入社会的学子会带着对母校和老师的崇敬与祝福,再次走近母校,重温青春拼搏的时光。他们既是高校办学的社会反馈,也是对在校学生的启示和鼓舞。通过庆祝纪念活动,高校可以巩固学校优良文化传统,弘扬学校良好治学作风,总结办学育人成果,让师生能有更多机会沟通交流,对学校祝福、对未来展望。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以围绕高校“校庆”的主题展开:
(1)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介绍本校历史、优良传统、办学成果、杰出人物等,为各校校庆奠定文化基础,也可以树立高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2)在校园中,可利用虚拟数字手段举办校史展、学术科研成果展、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高校资源等,让更多在校学生了解母校,也让更多校外的人共享校庆喜悦,借此了解学校的办学现状和发展目标;
(3)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征集以“我与母校”为主体的小故事或者学子对于母校的祝福,令学子回想起与母校的一点一滴,也给了学子一个平台来表达自己对于母校的感恩、祝福之情。
六、招生季
关键词:招生
伴随着高考的临近,全国高校陆续着手招生事项。怎样宣传本校、吸纳优质生源,是高校面对的重要问题。面对分布于全国各地的、不同类型的考生与家长,网络宣传将成为很好的选择。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以围绕各大高校“招生”的主题展开:
(1)利用网络平台,可将各高校的历史、人物、办学特色以及近期办学成果等分主题、分系列展示给社会公众,并结合多样化的信息表达与传播手段,加大高校对外宣传的力度;
(2)利用网络媒体介绍各大高校的地理位置、住宿条件、学习氛围以及对就业指导等,以亲切的方式帮助即将踏入大学的学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
(3)可发起以学长学姐介绍自己所在学校和专业的主题活动,为已进入高校的学子提供一个分享在校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的平台,也可以让将要填报志愿的学生通过同辈人的视角贴近地了解学校;
(4)利用网络平台,可对负责学校招生的老师或者各个领域的专家教授进行采访,介绍各个高校的优势专业,以及对于各个专业的深入透析。
七、国际博物馆日
关键词:博物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而当下国内高校博物馆的文化特色与育人功能正在不断彰显。2012年5月30日,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立,成为各高校博物馆沟通交流的平台和纽带,积极推动各馆的深度合作和资源共享,创造了文化育人的新模式,成为提升大学文化传承、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以围绕各大高校“博物馆”的主题展开:
(1)高校可借春暖花开之际推出校园博物馆参观游览活动,配合线上虚拟博物馆的建设同步展示馆藏文化;
(2)可与五月其他网络文化活动相配合,将博物馆史料、参观机会、校园纪念品等作为其他线上活动的奖品奖励,促使师生主动进入校园博物馆,并增加网络文化的品味。
八、无烟日
关键词:健康
无烟日是为了呼吁民众远离香烟而设立的节日。香烟对人、尤其是烟民,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但是吸烟对人体也有着巨大的危害。长期吸烟会导致寿命减少、睡眠质量下降、生育功能下降、诱发肺部及心血管疾病等等,对人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同时,吸烟对周围人的危害也是显著的,刺鼻的气味不仅会影响他人的正常工作,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也会影响他人的健康。远离香烟,既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健康负责。5月,建议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建设可围绕“健康”的主题展开:
(1)利用网络媒体传播有关吸烟危害的科普知识,也可借此发布高校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科研学术成果,更多人认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2)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平台发起校园无烟倡议,介绍春季运动、公益行为的方式方法,呼吁更多的在校师生以更多积极健康的方式排解生活与学业压力。
附:五月里的一些节日
1、5月1日:五一国际劳动节;
2、5月3日:世界新闻自由日;
3、5月4日:五四青年节;
4、5月第一个周二:世界防治哮喘日;
5、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
6、5月9日: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
7、5月12日:国际护士日;
8、5月第二个周日:母亲节
9、5月15日:国际家庭日;
10、5月15日:碘缺乏病防治日;
11、5月17日:世界电信日;
12、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
13、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14、5月20日:世界计量日;
15、5月21日:世界文化发展日;
16、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17、5月25日:非洲解放日;
18、5月26日: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
19、5月29日:国际维和人员日;
20、5月31日:世界无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