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曾对“公共领域”这一基本概念进行描述,他认为,最早的公共领域产生于伦敦、巴黎及欧洲其他城市的沙龙和咖啡屋中,当时,人们常在这些地方聚会,讨论新闻传单及报纸上登载的各类新闻。久而久之,便诞生了一种新的民主形式,那就是公共领域,即大家平等地聚在一个论坛并进行公共辩论。
在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的第六年,“浙江大学模拟市长论坛”也进行到了第五届。从学院成立之初,公管学院就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地激发师生们对“公共领域”的兴趣?怎样将“公共精神”更好地融入到学院文化中去?怎样培养出“以真理为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领导者?而“模拟市长论坛”正是创造了这样一个平台,这与哈贝马斯的理念不谋而合。五年来,学院通过大力支持“模拟市长论坛”的举办,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氛围,并辐射到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院师生,使其自觉地形成一种与学院文化相匹配的意识和精神。
一、目标与思路
1、目标
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的竞争,而且是政府效能的竞争、政府管理水平的竞争。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与建立现代化的市场体系、企业体系同样重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国家行政管理人队伍是适应国家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高校是国家政府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培养适合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政府管理人才,高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对政府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案例教学、论坛研讨等方式提高政府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政府管理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努力使高校成为国家政府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从而不断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实践,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连续10余年保持全球领先的经济增长速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向国内各级政府及公共领域的服务管理发起了新的挑战。
(1)目标之一:通过“模拟市长论坛”,进一步推动“以真理为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学院核心文化建设。
(2)目标之二:通过“模拟市长论坛”,进一步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服务民众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
(3)目标之三:通过“模拟市长论坛”,进一步带动全院学生科研水平的提高,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4)目标之四:通过“模拟市长论坛”,进一步加强与国内知名高等学府间的合作与交流。
(5)目标之五:通过“模拟市长论坛”,进一步扩大“公共管理”在其他学科中的影响力。
2、思路
公共管理学院秉承“以真理为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院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者”为教育目标,结合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特色,于2006年倡议举办“模拟市长论坛”,旨在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探索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参考和战略咨询服务。公管学院努力将“模拟市长论坛”建设为探讨国家公共政策问题的前沿阵地、中国优秀青年的交流平台、公共管理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使其成为公共管理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公共管理部门的重要智库。通过“模拟市长论坛”打造“以真理为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学院文化氛围,提高高校政府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推进中国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与创新能力、推动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性举措。
3、发展历程
“模拟市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按照论坛的宗旨,我们均选取了当年最受关注的公共管理问题作为主题,并以国内县市为调研实践基地,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政策建议和支持。以下为历届论坛的主题:
(1)2006年,第一届“模拟市长论坛”:
1)市管县,还是应省管县——基于浙江省行政体制改革的研究;
2)城镇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基于浙江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研究。
(2)2007年,第二届 “模拟市长论坛”: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及其实现途径——基于某市的研究
(3)2008年,第三届 “模拟市长论坛”: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于浙江省某市的研究。
(4)2010年,第四届 “模拟市长论坛”:金融危机下政府职能再认识。
(5)2011年,第五届 “模拟市长论坛”: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建设。
二、实施方法与过程
1、找准定位,科学规划
截止2011年,“模拟市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本着“研究中国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探索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参考和战略咨询服务”的论坛宗旨,经领域内专家研究,确定的历届论坛主题均为当年最受关注的公共管理问题,如第四届主题为“金融危机下政府职能再认识”,第五届主题为“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建设”,并以国内县市为调研基地,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为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和支持。
“模拟市长论坛”的比赛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研究实践过程、初期文本评选和现场答辩,旨在期望参赛团队能够通过三个阶段的层层锻炼和提高,培养自身实地调查研究、文本撰写及演讲答辩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同时,论坛邀请到学界著名专家顾家麒、盛继芳、郭剑彪、翁礼华、姚先国担任顾问,从选题到比赛进行全程指导。
2、精心组织,实地调研
历年来,每届“模拟市长论坛”均有二十余支队伍报名参赛,通过报名身份确认后,各支参赛队伍依据论坛命题,通过小组讨论决定调研的城市,并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前往国内各省市进行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参赛队伍同时也会在调研城市走访各级行政机关,了解当地各方面的行政政策,并奔赴该市的重要企业、工厂等单位了解该市的经济现状。参赛队伍以调研所得的数据资料为基础,结合团队自身的观点,最终完成初赛文本的撰写。
3、文本初选,提升质量
参赛队伍收集并整理调研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针对调研城市的实际情况,最后完成初赛文本,并及时提交组委会审核。组委会邀请国内公共管理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多位专家对初赛文本进行审核。通过缜密的审核和认真的挑选,挑选出有资格被列入资助范围和参加决赛答辩的队伍。
3、现场答辩,强强对决
经过初赛文本评选,挑选出最优秀的队伍将进入秘密答辩。在秘密答辩中排名前三的队伍将有机会参加最终的决赛现场答辩。为全面展示参赛队伍的科研水平、综合实力以及临场反应能力,决赛采用公开答辩的形式,评委嘉宾均由在国内外公共政策方面有长期研究实践经验的教授担任,并邀请对公共管理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浙大学生担任大众评委,从而使全校师生更好地领略模拟市长的风采。
4、依托学科,扩大影响
“模拟市长论坛”依托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科优势,并要求参赛队伍由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组成,且须有除公共管理学院以外学院的同学参加,前四届论坛的参加者分别来自管理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等20余个学院。在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业人群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全体参赛人员对地区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从而使得“浙江大学模拟市长论坛”更好地实现了提高大学政府管理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服务与创新能力、推动地区繁荣发展的根本目标。
2011年,第五届“模拟市长论坛”更是走出浙江省,在长三角地区掀起了公共管理热潮,除了参赛人数的大幅上涨,外学院、外校参加比赛的人数也有了极大的增加。经主办方严格审核,共有63支队伍取得了参赛资格,其中,浙江大学参赛队26支,复旦大学参赛队5支,上海交通大学参赛队2支,在杭其他高校参赛队30支。长三角地区高校学子的代表们一同见证了“模拟市长论坛”的巅峰对决,论坛的参赛规模与影响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模拟市长论坛”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政策的实际实施局限,加强了对获奖队伍的文本资料整理、创作工作,进行必要的修改后,寄送至各级政府刊物上发表,努力使之成为政府决策的有力依据,为其之后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几年来,《浙江大学校》、求是潮、浙大电视台、各大报刊、网站等媒体纷纷撰写文章,对“模拟市长论坛”的比赛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三、成效与体会
“模拟市长论坛”坚持兼容并蓄,这里不是一言堂,这里是智慧与思想碰撞的场所,只要你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学术研究并且忠于自己的良心,以学术为天职就是值得尊敬的。“模拟市长论坛”只是中立地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辩论场所,最后的评选也仅仅是基于选手的文本及现场辩论的事实判断,而非对选手观点就价值上的主观臆断。因此“模拟市长论坛”坚持包容各式各样的观点,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智慧,让各种各样的观念碰撞,在思想的碰撞中便可能会辩证地产生出真理。
1、通过“模拟市长论坛”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 “以真理为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学院核心文化。
“模拟市长论坛”坚持追求真理,坚持求是精神。竺可桢先生为浙大确立“求是”的灵魂,所谓之“求是”,竺可桢先生用Faith of truth来表达,指的是一种对真理的信念,一种为了真理可以献身的精神,认为做学问应当“格物致知”。谨从先生意愿,“模拟市长论坛”坚持要求参赛选手实地调研,根据所讨论的话题在一定范围内开展适宜的实践项目,在实践中砥砺自我,习得真知。公管师生通过“模拟市长论坛”活动的举办和参与,从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她教给学生的是以真理为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公管精神,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博采众长、融汇百家的包容精神,是努力探索、敢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是自强不息、永不气馁的奋斗精神,是兢兢业业、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2、通过“模拟市长论坛”激发师生对“公共管理”的兴趣,从而带动学生科研水平的提升。
“模拟市长论坛”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公管师生,五年来,学院共组织了50余支调研队伍,足迹遍布浙江省杭州、宁波、金华等地,顺利完成了70余篇论文与实际调研报告。其中,第二届论坛的获奖作品:协力队“关于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宁波慈溪为例”的调研报告受到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慈溪市政府专程索取该报告,进而为城市的建设获取政策支持。
随着“模拟市长论坛”的日渐成熟,近年来,公管学子在学生科研方面连创佳绩,2011年,学院王鑫等同学的《告别孤独: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全国7省5547个样本的实证调查》获得全国“挑战杯”特等奖,赵汝敏等同学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试点评估——来自四个试点县的调查报告》获得全国“挑战杯”三等奖。公共管理学院不仅成功组织了我校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复赛,而且在竞赛成绩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共计获得国赛特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浙江省省赛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校赛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创造了竞赛团体成绩排名全校第二的佳绩。
3、通过“模拟市长论坛”增进学科间、学校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了双方的进一步合作。
“模拟市长论坛”追求海纳百川,前四届论坛进入决赛的人群类别比(本学院:外学院)由68:70发展到68:100,参加人数则由238人增加到568人,参赛者来自管理学院、理学院、计算机学院、人文学院等20个学院。第四届论坛则邀请到杭城兄弟学校共同参与,全面提升论坛的包容程度。而第五届论坛走出了浙江,8支来自上海高校的参赛队加入了比赛,在第五届论坛的决赛中,复旦大学“政社八方队”成功地震慑全场,拔得头筹。
目前,公管学院正积极与华北地区高校进行沟通和活动推广,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学府已对“模拟市长论坛”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公管学院正式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努力将模拟市长论坛带进全国优秀高校,提升当代大学生天下为公精神,将青年人追求民主自由与兼济天下的精神继续发扬。
4、通过“模拟市长论坛”引发师生对“以真理为信念,以天下为己任”的公共精神的再思考。
“模拟市长论坛”通过营造大学校园里的公共领域,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实践民主、天下为公的高尚情操与必备素养。第一届论坛关注了浙江省行政体制改革与城镇化研究;第二届论坛又将焦点集中到城市竞争力上;第三届论坛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第四届论坛着眼于金融危机大背景下的政府职能再认识;第五届论坛研究了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建设。这都颇有几分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范。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当中盛赞北宋“终于有一辈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们出来,带着宗教性的热忱,要求对此现实世界大展抱负”。而在五年的“模拟市长论坛”中正是涌现出了新一辈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学生,他们带着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热忱,立志对此现实世界大展宏图。“模拟市长论坛”秉承“天下为公”的思想,解放青年人的智慧,激发青年人应有的时代责任感,为中华民族真正复兴努力,为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