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文化

段树民研究组吴航军、高志华在Nature Protocols发文阐述小胶质细胞迁移方法

编辑:admin 时间:2014年03月03日 访问次数:11431

        近日,医学院基础医学系段树民课题组在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了文章“Analysis of microglial migration by a micropipette assay”,阐述了离体培养小胶质细胞的迁移方法。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固有的免疫细胞,在维持大脑微环境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大脑出现病变或损伤时,病灶周围的小胶质细胞会迅速活化,并快速向病损区迁移,及时吞噬清除坏死组织或病原体。小胶质细胞的趋向性迁移是它们产生免疫反应及行使功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一直以来都受到密切关注。
  为了建立一套简便可行、适用于体外小胶质细胞迁移的方法,课题组成员借鉴了神经元轴突转向实验的方法,应用特制玻璃电极向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脉冲式注射趋化因子,以此模拟大脑病损时的释放状态,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定浓度梯度,进而诱导周围小胶质细胞向趋化因子释放中心迁移。结合显微实时成像,该法不仅可直接记录细胞迁移的动态过程,而且还可用于观察细胞迁移过程中亚细胞器、胞内钙离子等的同步变化(需结合特定的活细胞荧光染料)。该法无需复杂仪器系统和昂贵耗材,且适用于研究其他细胞类型如肿瘤细胞,淋巴细胞等的迁移活动。
  利用该方法,段树民课题组深入研究了小胶质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2年1月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药学院韩峰课题组在研究小胶质细胞P2X7的信号通路时也利用该法分析了小胶质细胞的迁移,相关结果发表在2012年6月的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杂志上。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吴航军,通讯作者是高志华副教授。该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基金(批准号:2011CB504400;2011CBA0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190060;81221003;30730037;30870834),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基金以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等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www.nature.com/nprot/journal/v9/n2/full/nprot.201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