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求是文化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活动

浙大红十字会:传承红十字精神 营造公益校园文化

编辑:cgsoft 时间:2013年12月18日 访问次数:9668

浙江大学红十字会成立于1960年,是全国最早成立的高校红十字组织。多年来,浙大红十字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遵循学校红十字会“救死扶伤、扶贫济困、敬老助残、助人为乐”十六字方针,开展各项工作。旨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公益校园文化,培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社会生活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目前,浙江大学拥有红十字会员3000余人,会员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公益育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中国红十字会前会长彭佩云女士于2008年来我校指导红十字工作,并题词“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一、建设目标·公益校园
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建会五十一年,不断致力于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公益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育人相结合,通过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各项活动让同学们的思想道德在参与中得到提升。以各项公益活动为依托,传递奉献、互助、自立、健康生活的价值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同学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在校园中传播以“仁爱”为核心的公益文化。使得浙江大学红十字会成为高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战线。
二、项目内容·公益活动
浙江大学红十字会通过开展类型多样的校园公益活动,宣传、营造公益文化。着重建设以下几个精品活动:一、长期性、规范化的志愿者活动;二、定期无偿献血活动宣传与捐献活动;三、募捐与紧急救灾活动;四、创办运营自助基金;五、同伴健康教育活动;六、医疗救护推广。
三、开展过程·公益青春
1、我会秉承服务社会的理念,集中开展志愿服务,为同学们勇担社会责任搭建良好平台。多年来,我校红十字会关注杭城弱势群体,定期前往敬老院、福利院、聋哑儿童学校、农民工子弟小学等,为他们送去温暖。同时,也引导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同学们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品质。
2、认真做好红十字会“三救”工作,即救灾救护救助。将学校周边的几所中小学和社区列为定点服务单位,并多次为贵州、安徽等地的贫困小学捐衣、捐物、捐款,积极参与各种国际人道主义救助和募捐活动,在大灾大难期间,组织全校师生参与救灾救难工作。例如,2008512汶川大地震后,我校红十字会于第一时间在校内组织发动全校师生为地震灾区募捐,累积为汶川地震灾区募得善款84.24万元。7月份,浙江大学红十字会组织“情系灾区·爱心圆梦”北川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北川县擂鼓镇参与灾后救援工作。20092010年实践小分队连续两年做好长期服务工作,并建立浙江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3、浙江大学的无偿献血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27年。在校红十字会的积极推动之下,我校的无偿献血工作一直位于全国高校前列,成分献血及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也逐渐普及。每年6月、12月两次定期献血活动中,前来等待献血的同学们都排着长队。同学们的奉献精神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4、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发起自助基金,通过收集同学们捐献的旧书并自行筹办旧书义卖,建立“自助基金”。当校内有师生员工因为意外的事故或者严重的疾病等原因需要帮助的时候,浙江大学红十字会通过自助基金对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以点滴奉献,让爱心流传”,在校园中,互助友爱、自强不息的风气蔚然成风。
5、同伴教育项目始于2007年,主要以“生殖与性健康”“预防艾滋病”“正确的爱情观”三个专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青春教育。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让大学生为大学生授课,为大学生提供大胆谈“性”、获取性知识的正确渠道,引导大学生形成对待恋爱及性关系的责任感,普及预防艾滋病急性病传播的知识。同时进行广泛的校间交流,邀请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等。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形成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
6、“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七项职责之一。目前,现场紧急救护培训正常展开,通过邀请校医院的相关指导医生进行授课,系统条理的为浙大学子讲解医疗知识,培养健康生活、急救技能。医疗小分队也已十分成熟,通过与其他社团组织的合作,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的提高小分队的急救素质。每年都会举办了“红色之翼”现场紧急救护大赛,在每年500余人参与的情况下,促进了现场紧急救护培训在浙大学子中的推广。
四、取得成效·公益心灵
走过五十载风雨历程,经过一代代红会人的不懈努力,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在公益校园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公益、奉献、互助、友爱、健康的风气逐渐强化,一批批学生在参加红十字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浙江大学红十字会三次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先进集体,2007年又被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校”荣誉称号。目前,在校会员有3000余人。志愿者活动方面,我会成立三墩老年公寓、杭州仁爱托管中心、留下工疗站等七个常规志愿者活动点,确立浙江大学红十字会长期志愿服务基地。平均每两周进行一次志愿者活动,仅2011年一年就进行志愿者活动84次。义务献血方面,据初步统计,我校自1984年至2011年累计献血人数超过30000余人次,多次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浙江省红十字会授予各种级别的无偿献血先进奖和促进奖。2000年,浙江大学被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自助基金自成立以来捐助三十余名浙大有困难的学子,累计捐助20000余元。已毕业的“老红人”励音骐等自发成立“老红人基金会”,每年为自助基金捐款一万元。尽管他们已经走出求是园,但红十字会种下的公益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心已成为他们价值观中重要的一部分。同伴教育在同学们中树立了良好口碑, 2011年度浙江大学红十字会同伴教育中心荣获杭州市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第一名。医疗救护方面,从浙大红十字会成立之初的医疗知识大赛,到80年代的水上医疗救护队,90年代宿舍楼下值班卫生员,再到如今每年军训期间都为5000余名新生进行现场救护培训,医疗救护知识已在校园中广泛传播。
五、经验之谈·公益无声
对于公益文化的建设要潜移默化,对于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要以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润物无声地进行。浙江大学红十字会正是把握这一关键点,以轻松自然地方式引导在校大学生,寓教于乐,无声育人,培育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担当。